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花园

全面合唱 才是合唱的强国

发布时间:2021-08-26 14:08:14 丨 来源:中国网综合 丨 责任编辑:晓程


中国合唱协会“高参小”项目课程汇报暨北京市顺义东风教育集团仓上小学“六一”庆祝活动

2015年,中国合唱协会参与北京市教委的“高参小”项目,项目持续时间长、难度大、细节多。大到为合作校匹配适合的艺术专家团队、修建音乐教室,小到合作校师生演出服挑选、乐器借用等问题,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李小祥和协会参与项目的同事往北京远郊区密云、顺义、延庆各个合作学校跑了数遍,有时一周跑几次郊区都很常见。在参与“高参小”和全国各地合唱活动过程中,李小祥发现,国内合唱水平发展极为不均衡,即便在首都北京,合唱发展高低之间也有天壤之别——高水平学生团队可以达到职业合唱团的水平,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远郊区的学校里,有的孩子可能还卡在识谱困难的音乐基础教育阶段。有次参加北京近郊的乡村合唱比赛,团队水平普通却努力歌唱的样子给李小祥留下深刻印象。“城市周边的农村可能情况稍好一些,其他边远农村其实离‘合唱’非常远。我国目前的合唱覆盖面看起来不小,实际上都集中在城市里,真正从全国总人口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中国合唱协会属于社会组织,也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但协会领导绝不能只要名誉和利益却不作为,既然身居这个位置,就要为中国合唱的发展兢兢业业做好服务。”中国合唱协会拥有知晓全国合唱发展状况的广阔视野,协会要致力于将能聚拢的合唱优势力量服务更广阔的基层,为合唱扶贫提供助力。代表协会参与湖南德清基金会、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飞越彩虹”公益项目举办的相关合唱扶贫项目,使他对农村合唱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模式都有了了解。在协会与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合作中,他积极提出爱心助力合唱的建议。

2016年,宁夏中宁县宽口井学校春蕾女童合唱团在合唱帮扶下来到北京演出。(卢旭/摄)

目前,合唱扶贫已成为中国国际合唱节的重要内容——每年选派师资到全国边远地区进行合唱教师培训,选拔爱心合唱团进京演出等。“只有农村合唱也发展起来,我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合唱强国。”近年国内一批青年合唱指挥迅速成长起来,李小祥经常鼓励他们投身到基层合唱活动中去,为合唱扶贫多做实事。

国内合唱工作三大任务——普及、引领、文化扶贫,尽管扶贫也属于普及的范畴,但中国贫困地区严重缺失音乐基础教育的状况必须得到特殊的重视。李小祥通过这些年协会的工作对此认识愈发清晰,也清楚认识到实现这些功效必须要依靠合唱人的团结。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简称ACDA)的运作模式让他印象深刻:既有专业学术研讨大会,也有音乐会展示、权威专家指导、合唱交流论坛、合唱作品售卖及相关产品展示等展演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以及转化的多元化平台。他认为ACDA很多有益模式是协会可以借鉴的,凝聚社会力量举办中国合唱指挥大会、与国内外重大合唱节多方式合作、创建网络合唱学院、推动长三角城市合唱联盟建设,成立中山网络合唱基地等,都是协会这些年的创新尝试。

2019年,长三角城市合唱联盟在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成立。筹备阶段,联盟方面就运作和发展上的一些困惑咨询李小祥的意见,他建议:“搞联盟不是建机构,而是搭平台。重在合唱人抱团取暖,联合做事。”在这个主旨推动下,联盟的首届论坛即有三省一市(江浙皖沪)13个合唱组织参与。2020年举办的第二届活动又有新的城市加入,地方合唱协会、文化馆和其他合唱组织都踊跃参加,体制内外的文化机构突破界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合唱出力。在第二届联盟活动上,以无锡山禾合唱团成立20周年的建团经验为样本的分享中,基层合唱团的诸多诉求引起李小祥注意,许多基层合唱团希望解决的基础问题,如团长、声部长如何发挥作用,作品如何选择、谱子获取渠道等,这些在一线合唱团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困扰着大量基础合唱团的发展。这启发他思索合唱工作如何兼顾各类合唱团的需求。

想真正从根本解决各级合唱团遇到的问题,李小祥认为更为迫切和重要的是尽快促进合唱教育的体系化,无论是指挥还是演唱,目前国内的合唱教育其实存在“五花八门”的现状,教学法、表现形式都没有统一标准。他觉得,符合中国国情的、成体系、有标准的合唱教育,既有利于合唱人的团结,也更能推进合唱发挥普及、扶贫、引领的作用。

在长期担任全国重大舞台艺术项目专家评审工作、分析了大量原创舞台作品的基础上,李小祥认识到优秀原创作品的生命力与重要性。这促使他这几年在中国合唱协会提出重视原创合唱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重用专家型合唱人才的建议。致力于原创合唱作品的一批优秀作曲家,得以在协会聚拢下,借助协会打造的各种平台,以作品服务更多合唱人。在他看来,合唱演唱需要的是艺术表现力,合唱团管理需要的是艺术与市场结合,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于合唱文化领域,而合唱行业的发展则需要用优质作品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要依靠优秀合唱人才。合唱作为“舶来品”,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以西方为标准。而接触大量原创合唱作品、为国内作曲家打造平台的过程中,他认为,在掌握了西方合唱技法之后,中国的合唱事业应该努力创作具有多声部内涵和本国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在百花齐放中,走中国特色的合唱道路。此外,合唱人必须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