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沙龙

如果用一种不聚焦的眼光看向过去

发布时间:2021-09-03 09:47:19 丨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丨 责任编辑:晓程


陈逸飞黄河颂 1972年布面油画

冷军肖像之相-小姜 2011年布面油画



宗其香北京市人民游泳场 1955年布面油画

◎阮晶京

2021年8月21日,“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拉开序幕。这是泰康收藏继2011年于中国美术馆首度亮相,2015年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呈现编年脉络,2019年集中展示1942年以来的历史性人文景观之后,第四次同公众见面。和以往几次收藏展相比,“生命惊奇”的展品时间跨度最长,汇集远至良渚文化期、近至当代的7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有超过50%为首次亮相。

泰康收藏基于对艺术史的梳理和视觉逻辑的建构,强调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映和互动——既有社会变迁的反映,也有艺术本体的时代发展。通过艺术讲述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古代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历程,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研究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

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当然要从讲现代中国人的故事开始。穿行“生命惊奇”展厅内搭建的13个房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各式各样鲜活的人物肖像。无论他们的表情是积极向上、英勇无畏,抑或是麻木呆滞、百无聊赖,呈现的都是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的表情风貌。每一种表情,每一幅肖像,都是中国人真实的生命境遇在某个历史时空瞬间的凝结,进而唤起观众的惊叹与共鸣。从惊奇感开始,艺术品唤起兴奋与专注,传递出迷人而独特的感觉,使观者真切感受到艺术生命中高光时刻的复现。

本次收藏展首度亮相的古董珍奇拓展了艺术生命的时间深度,将现在与更加深邃遥远的过去相连接。作为良渚文化和古代礼器的代表,玉琮体现了中国早期艺术中对权力和信仰的表达。从银质养老牌和寿文化瓷器中,明显感受到中国人对长寿毫不遮掩的热爱与追求。玉质插屏上所书的《开泰说》中居安思危的思想,也为现代企业经营者时刻敲响警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佛道神仙亦是世俗世界的表征,本次展出的道释人物画表达的其实亦是对活人的关切。

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示人民通过斗争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民,在革命成功之后第一次站到历史舞台的前沿。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美术和生产劳动发生了直接关系。美术工作者深入工厂和农村生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涌现了大量以人民现实生活为题材,描写人民感情的人物画。从单个的肖像到群像,这些作品塑造了艰苦奋斗的劳动者形象,反映了劳动人民创造新生活的乐观精神与欣欣向荣的生产劳作场面。

这类作品,使观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艾中信的《滑冰》展现了旧时北平的冬日图景,从中得见当时城市生活的情趣。宗其香记录下什刹海游泳池热烈欢快的场景,许多露天游泳场再也没开放过,也只能存在于绘画作品中,存在于几代人的青春里,成为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

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高大全”“红光亮”“三突出”的作品逐渐固化为建国至七十年代人物画模式化的艺术风格。直到“文革”后期文艺发生了新的变化,年轻艺术家开始摆脱题材和风格上的呆板、教条。

改革开放带来个体意识的苏醒,主体的回归和存在主义倾向成为影响艺术家们表达的重要因素。改革之初,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时代和民族命运的反思,对真实人性的刻画,体现在当时美术创作去政治化的趋势中。年轻艺术家们渴望打破旧有的艺术模式,开始发现和尝试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他们进入原先的文化观念禁区和争取个体表达的自由,逐渐发展为中国艺术界的当代性,展现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对于个体存在的尊重。

进入90年代,随着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人们在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状态下表现出孤独感和焦虑的情绪。艺术的关注点也从外向内,转而揭示生命的内在问题。自画像记录了一个人的容貌和眼神的同时,还暗示了这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当代语境下的人物画,展现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变革带给每个个体的心理冲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渗透进来,反中心性、不确定性、多元文化价值的主张在当代艺术中表现为对传统的接纳和现实主义的重新回归。当代艺术家质疑和重构固有的历史话语,从中追求一种具有个人解放意义的独立意志。他们通过装置和新媒体创作,切入底层的角度展现人文关怀,通过艺术语言将个人经历转化为社会经历,这不仅是对个体生活的关注,也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关注。

“生命惊奇”呈现的是历史滤镜中的生命肖像,在一个历史长河中,用一种不聚焦的眼光,贯穿看待过去的100年,把几个割裂的阶段连接在一起,打开、交融,并且重新思考,“历史就像一个时间通道,每个不同历史阶段通道的颜色都不一样。艺术在穿过这个通道的时候,在不同历史阶段被罩染上不同的颜色,成为这个历史阶段艺术共有的、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征。”

原文链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1-09/03/content_382537.htm?div=-1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