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读《谢亭送别》,同符龙飞一起漫步谢亭,看红叶流水

发布时间:2021-09-15 13:23:10 丨 来源:中青在线 丨 责任编辑:书海


日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腾讯视频、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诗歌雅集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第十一期正式上线啦。

在本期节目中,符龙飞、方锦龙、与魏新、牛魔等人一起打起水漂、吃起青精饭、品茶吟诗,共同品鉴“大湿人”许浑的代表作——《谢亭送别》。

在“字斟句酌”环节中,牛魔和魏新为符龙飞详细讲述了许浑其人。许浑是晚唐时期具有比较大争议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且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上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因其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自编有《丁卯集》诗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其实许浑诗中多用水气和他驻足之地是分不开的,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湖南、润州(今江苏镇江),这三处其长期的居住地均位于南方,南方多水、气候又潮湿、随处可见水意,这就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首《谢亭送别》就是许浑“湿漉漉”风格的代表,且诗中情感深邃,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说起《谢亭送别》,那就不得不说“谢亭”,其又叫作谢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同时也是此诗的发生地。

与其他送别诗不同的是,许浑的诗第一句是从声音开始的——“劳歌一曲解行舟”。

在古代,送别时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一曲,缆解舟行,我们可以从送别者的眼中感受到一种匆忙急促而无奈的气氛。

而“红叶青山水急流”则写出了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景反倒成为增添离愁的因素了,正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辩证法。

并且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对“水急流”的刻画,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

一个“急”字既透露出送行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整首诗的意境。

第三句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以满天风雨着意烘托渲染自己的伤感,情与景相契合,是“以哀景写哀情”。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接抒情来,不但更富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全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愁之情,笔法富于变化,通诗没有一个“愁”字,但却让人感觉到处处“皆愁”。

劳歌一曲,此一愁;目送行舟,此二愁;酒醒人远,此三愁;风雨下楼,此四愁。诗人层层渲染,把友人去后的惆怅失落之情写到了极致。

原文链接:

http://news.cyol.com/gb/hdzt/articles/2021-09/07/content_8Md3Jf9ZG.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