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杀手”不太冷静 魏翔很“成功”

发布时间:2022-02-18 10:03:24 丨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42岁的演员魏翔迎来了自己在大银幕上的第一个男主角,他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出演一位很轴、情商很低却不放弃梦想的“小人物”魏成功,戏里戏外同样的执着坚守,让观众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影片于2月1日大年初一上映,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截至17日下午6点票房已超过22亿元,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魏翔笑说以后再演这种男一号的话,得锻炼身体,“因为我在拍摄到过半时觉得很累,在2/3处、还剩1/3的临界点,是我最累的时候。”

谈个人

和魏成功一样低情商越年轻时越低

魏翔曾饰演过很多经典配角:《你好,李焕英》中的合唱队队员,《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魏村长,《西虹市首富》中“一口吃一头猪”的教练,《飞驰人生》中的叶经理等。在磨炼了多年后,魏翔终于迎来了作为男主角的银幕首秀——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出演龙套演员魏成功。影片讲述魏成功在女明星米兰(马丽饰)的邀请下出演其新片的男一号,却意外陷入与黑帮的纠葛之中。最终,他依靠着“真诚”的演技、智慧和善良化险为夷。

在魏翔看来,魏成功的性格单纯执着,有梦想、有点轴,情商比较低,“他的轴跟情商低有关系。比如说好赖话不分,别人的一些暗示,他可能听不明白,属于社会竞争力比较低的人。他是比较依赖情感生活的人,特别是自己看重的友情、亲情。我甚至想他是不是小时候情感有些缺失。他的戏其实演得不太好,他应该更充分地了解人性,人性远远比他想象得要更复杂。他只有了解了这些复杂,才能演出更丰富、更有变化、更有层次的表演。”

魏翔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与魏成功有相似之处,比如单纯,“我也比较容易被骗,不过没有他那么惨。我是一个比较容易轻信别人的人,想法比较单纯,情商也比较低。越年轻的时候越低,这两年还好点。”

为这个角色等了23年

42岁第一次当男主角,魏翔笑说他为这个角色等待了23年,“我从在北京学表演到今年23年。学生时代的伙伴,绝大多数现在都改行了,所以我在42岁时能迎来自己第一个电影的男一号,回头看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虽然演的是喜剧,但是对于魏翔来说,却是一次非常累的考验,“我觉得接下来要是再接这种类型的表演,如果是演男一号的话,我真得锻炼身体。这部电影演得已经超越了过瘾,对我的体力和精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个中原因,魏翔介绍:这部电影创作了整整三年,其间遇上了疫情等多种不可控的因素,团队为了制作这部电影也吃尽了苦头,以至于在演完之后,自己内心觉得失落。

谈喜剧

喜剧片难在包袱“度”的拿捏

除了体力和精力上的挑战外,魏翔认为喜剧的另一个难度是“度”的把握,“它是喜剧片的特定设置,不是一个纯现实主义题材,所以要高于生活,但那个度不能太夸张。而如何始终保持一个准确的度,这就是难的地方,特别是刚开始的头10天。我们第一场戏反复拍了4遍,就是为了找到这个人物的感觉,还好我找到了。”

如何找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度”?魏翔认为一个是魏成功本人的基调,一个是他饰演杀手的基调,“还有就是在喜剧片中,除了喜剧部分的正常戏和悲情戏出现的时候,所抖的包袱度的拿捏。”

虽然不好演,但魏翔的心态还比较放松,“拍摄的三个月期间,除了第一天开机的第一个镜头内心有一些紧张,之后没紧张过。可能我干的年头长了,心态上已经比较放松。”

魏翔透露说拍的第一个镜头在正片里并未出现,“是演战场上的一个士兵,死里逃生地从弹坑里往外边爬。当时稍微有点紧张,因为我是第一个拍的主演,要为其他人的表演定调。之后就不会紧张,因为我知道紧张没有用。”

魏翔的这种不紧张,得益于他多年的话剧训练和演出。魏翔说:“话剧练的是基本功和外部表达技巧,如表现力的锻炼、心理素质的训练。当然,话剧表演和电影表演基本是两个行当,电影需要更准确、细腻、自然,因为银幕太大了,你眼神里是什么样,观众完全能够感受到。话剧舞台离观众3米以外,我真流泪你都看不到,更多的是通过肢体和声音来展现。当然,话剧所要求的这些,也是表现力上的基本功,练扎实了对拍电影有好处。”

魏翔认为电影就该高标准地拍,“演员就应该做到这样。有太多人不太了解演员,因为他可能看到太多滥竽充数的人,以为演员全是这样,认为会说话、长得好看点就能当演员,当然远远不是。如果都做到这样,大家不会对演员的表演有那么多意见。”

包袱必须渐强观众才能满足

喜剧片是大受观众欢迎的一大题材,但是在受欢迎的同时却也时常被诟病,被批评稀缺高级的喜剧。对此,魏翔非常认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导演邢文雄说的“喜剧电影首先得是一部电影,然后才是去做喜剧。”

在魏翔看来,喜剧里有悲伤点,悲剧里也有笑点,“就像一桌子菜一样,你不能都是辣的,得有淡的来衬托辣的,有辣的来衬托淡的,这样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吃。一部喜剧片从开演到结束都必须讲究——如果你有50个包袱,如果这50个包袱的质量是同等的,但如果你平均分配50个包袱,那会是一个减法、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因为观众看过3个包袱之后,口味会越来越刁,对包袱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魏翔认为,如果一部电影里只有包袱,就必须做到渐强,观众才能满足,“所以说喜剧电影也得掺杂其他颜色的戏。同样,为了让其他颜色的戏显得更有别的味道,你得不断地出包袱。这是相辅相成的道理。想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有时候跟运气也有关系。包袱也好,精彩的桥段也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让别人乐真的很难。”

高级喜剧片稀缺,魏翔认为和国内好的喜剧导演不多有关,“尤其在剧本创作、导演技巧和能兼顾喜剧的导演真的是非常少。大部分电影从业者纯熟掌握电影表达技巧,但对喜剧可能比较陌生。国内的专业院校没有专业教他如何拍喜剧,所以只能是像我们这样,毕业了之后蛮荒地生长,真正去见观众见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和观众‘教学相长’,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摸索如何才能让人乐。”

文/本报记者肖扬统筹/刘江华

原文链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2-02/18/content_393061.htm?div=-1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