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可借鉴电影营销模式推广戏曲

发布时间:2022-02-24 10:57:07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常瑞芳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于春节前落下帷幕,作为一个资深戏迷,艺术节期间,我现场观看了多部舞台艺术剧目。春节期间,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了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优秀舞台艺术剧目线上展播,共21部新创大型舞台剧、5部传统复排剧目、15部新创小戏,让我们这些戏迷在新春佳节有好戏可看。

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上,各级院团纷纷将湖湘革命先烈、扶贫英雄、时代楷模的事迹和发生在湖湘大地的精彩故事搬上舞台。例如,以在湘江战役中宁死不屈、断肠明志的陈树湘为蓝本创作的湘剧《忠诚之路》以及汉剧《翦伯赞》、花鼓戏《徐特立》、京剧《向警予》等,分别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揭示湖湘英烈的革命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花鼓戏《山灯》、话剧《高山之巅》分别讲述了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义务扶贫人王新法两位牺牲在扶贫攻坚岗位上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祁剧《种子方舟》则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时代楷模钟扬的事迹;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和昆剧《半条被子》共同聚焦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感动了全中国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这些戏剧作品对编剧来说虽然大都是命题作文,但作品呈现出的思想主旨都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例如,以《国歌》为背景的舞剧《热血当歌》,借用街舞等现代时尚元素,激情洋溢地用肢体语言舞动了一首青春热血之歌。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舞台剧大多紧跟时代步伐,注重细节传情,以情动人,我在看戏过程中多次落泪。这届艺术节上,还有花鼓戏《夫子》等改编得较成功的经典剧目以及一批文学性与审美价值皆高的小戏作品,让我们这些戏迷感到很满足。

满足和感动之余,我再次思索起困扰我这个老戏迷多年的问题:这么好的戏,为什么就没有市场呢?

今年春节,在看戏之余,我还和家人一起在长沙市内跑了几家电影城,看了数部电影,影院的观众真不少。电影不可谓不精彩,但我更喜欢舞台剧,在我看来,放映厅看电影和剧场现场看戏相比,就如同微信的可视电话PK人与人面对面交谈,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但为什么电影市场远比戏曲市场火爆,愿意掏钱买票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却少很多呢?

我曾经在省电影公司宣传科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上世纪80年代起,因电视机的普及给电影市场带来的冲击和低迷深有感触。那时候,送电影下乡、城市低票价、各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等方法都尝试过,效果都不佳。其后,电影人开始尝试制作人模式、明星效应、推广宣传等方式,将电影作品广而告之。同时,双管齐下,将城市影院单一的大剧场模式,改为小剧场、包厢式或是茶楼式,投建在人流密集的商场高楼上,分场分片,滚动播放,使电影市场逐步温热,票价水涨船高。但是为了留住观众,电影市场营销在非热门时段还保留着半价票等优惠票价。

戏曲剧场与电影市场有相似之处,戏曲剧场何不学习借鉴电影市场的成功经验呢?

我们的社会需要戏剧,一台戏剧不仅能供观众观赏和娱乐,还是一种群体性的心理体验和精神陶冶,编剧和演员等以一个贴近生活模式所展现的故事为媒介,在戏台上直接面对观众表达剧中人物的情绪,唤起观众的共鸣,达成共情。这些能够让观众获得心情愉悦和精神收获的艺术精品,应该拥有更广泛的市场,被更多观众看到。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的戏剧作品在营销模式创新和宣传推广力度上还远远不够。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戏迷)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2-24&page=3&detailId=%E5%8F%AF%E5%80%9F%E9%89%B4%E7%94%B5%E5%BD%B1%E8%90%A5%E9%94%80%E6%A8%A1%E5%BC%8F%E6%8E%A8%E5%B9%BF%E6%88%8F%E6%9B%B2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