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让桃花盛开在群众心中

发布时间:2022-02-24 11:01:14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桃花镇文化站组织民俗体验活动

▲“村晚”演出广受欢迎(桃花镇供图)

郜磊

敲起架子鼓,吹响葫芦丝,书写一副副大红春联……新春来临之际,位于安徽合肥肥西县的桃花镇文化站格外热闹。

“如今不仅站里的常客来得更勤了,在外地打工的人回乡也会过来看看,一些外来游客也好奇地前来参观打卡。”桃花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说,文化站不久前喜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大家听说后干劲更足了。

文化站建成什么样

5000名居民谈意见

桃花镇文化站是栋临街小楼,交通方便,门面醒目。

桃花镇党委宣传委员臧世超介绍,该镇是工业重镇,经济发展起来后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惠民。2019年,镇政府投入200万元对文化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站内楼上楼下加起来约有1000平方米,配有图书室、书画室、道德讲堂、儿童活动室等,站外配有宣传栏、大舞台、文化广场和LED大屏。“文化站如今设施现代化、装修时尚化。”臧世超说。

文化站面貌一新、群众对此满意度高,是当地精准把脉群众需求的结果。“施工之前,镇里广泛调研,走村入户,听取民意。”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家文介绍,当时该镇建立了手机微信群,征集了5000名群众的意见,经梳理、论证后,才进行建设施工。比如,群众希望多看戏、看电影,后来就修建了多功能演艺厅;群众学舞蹈、练瑜伽的需求多,后来就修建了舞蹈瑜伽室。文化站升级后,当地群众自豪地说:“我们镇文化站是全县最好的!”

“我经常来文化站,环境很不错,还经常举办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我放学经常和同学一起到这边写作业、看书。文化站还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活动,我报名了周末的葫芦丝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居住在附近社区的学生孟华说。

74岁的岳甫元说:“我们年纪大了,之前除了在广场晒晒太阳、打打牌,就不知该干什么了。文化站升级开放后,我经常和老伴一起去听庐剧、看电影、写毛笔字,生活充实多了,必须为文化站点赞。”

文化站要怎么管

社会化运营谱新篇

其实,桃花镇文化站硬件建设还不是全县最好的,其更值得称道的,是文化站在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2019年底,桃花镇在合肥市率先探索乡镇综合文化站转型升级,推动文化站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当地择优引入社会化运营团队,通过合同约定、建立奖惩措施等方式,指导和监督文化站运营。

桃花镇文化站站长刘静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文化站本身人手不够用,许多事有心无力。社会化运营后,站内配有9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活动开展以及日常管理。力量增强了,职责明确了,任务落实了。做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实现了场所设施“有人管”、图书“有人看”、活动“有人气”。

现在,文化站全年免费开放,每周不少于70小时的开放时间。群众随时可以来看书读报。瑜伽班、葫芦丝班、书画班等常年举办,免费授课,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福利。

截至目前,文化站已累计服务5万人次,借阅图书约3050册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00多场次,群众服务满意度测评接近满分。

文化站该做什么

青春风暴活力无边

说到举办文化活动,不得不提到桃花镇文化站的运营单位——合肥市蜀山区阳光公益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都是富有文化情怀、青春活力以及社会活动策划能力的年轻人,他们为桃花镇带来文化的青春风暴。

“在镇里指导下,我们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制定活动计划,通过群众“点单”的方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文化站运营责任人赵婷婷说,仅去年12月,团队就策划了3场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在道德讲堂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精选一系列党史学习题库内容,以现场抢答方式进行,现场气氛活跃;开展冬至暖心慰问活动,由志愿者带领社区“美德少年”提着慰问品到孤寡老人家中慰问关爱;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节目形式丰富多样,群众观演积极性高。此外,依托文化馆服务阵地,牛顿养成记、巧手小工匠、国学小课堂等品牌活动,让该镇文化生活“亮”起来;暑期公益课堂、插花培训、爱心义诊等活动,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文化志愿服务队和“美德少年”常年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累计开展活动约300场……

如今,桃花镇文化站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加油站,参加文化站活动已成为周边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处负责人说,桃花镇文化站的建设和运营,精准把脉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切实把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2-24&page=6&detailId=%E8%AE%A9%E6%A1%83%E8%8A%B1%E7%9B%9B%E5%BC%80%E5%9C%A8%E7%BE%A4%E4%BC%97%E5%BF%83%E4%B8%AD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