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双演融合”让京剧“破圈”

发布时间:2022-03-01 09:24:28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本报实习记者李荣坤

“今年的春节档,我院《龙凤呈祥》线上演播项目累计售票71085张,收入1122757元,比去年春节档的首次演播翻了近4倍,取得了开年演出、演播的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谈起本次线上演播的成绩,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流露出信心和自豪。

1月25日至2月15日,国家京剧院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支持下,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传统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海内外演播升级版,打造春节文化品牌项目,以“科技+艺术”的方式,讲好新时代国粹文化创新传承故事,引领演播行业发展新标杆。

融合戏剧艺术和科技

该剧一经推出就受到海内外观众、网友的热捧。在《龙凤呈祥》演播聊天室,网友好评不断:“角儿就是角儿,佩服!”“一台子角儿……”“行当齐全!”这其中有京剧资深票友,有京剧爱好者,也不乏年轻的京剧小白。

戏剧艺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表示,戏剧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是戏曲艺术在当下的新发展阶段,也是对未来演出形态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据了解,国家京剧院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在去年合作打造演播全流程商业模式探索范例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了由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等主演的经典京剧《龙凤呈祥》演播模式。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介绍了该次演播的三大升级亮点:一是持续创新戏曲演艺“5G+4K”线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为国家京剧院带来首个数智人学生尤子希;二是打造京剧场景化社交消费新模式,推出首届“云上戏迷节”;三是开拓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表示,这两年春节期间的《龙凤呈祥》线上演播,让京剧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也在如何利用受众的好奇心或研究受众的接受习惯上做出勇敢尝试。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创新工具运用在云演播中,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艺术本体。

王勇表示,国家京剧院推出《龙凤呈祥》演播是希望探索出一条演播发展之路,树立演播的释放模式。在王勇看来,演播是后戏台时代对舞台艺术进行的一次本位传播和二度创作。“经二度创作,《龙凤呈祥》演播不再是简单的线上演出,而是在网络空间乃至未来的元宇宙空间建构起戏曲的世界景观,观众、演员、百年前的剧作家、当代的评论家,乃至元宇宙中的数智人将共同存在于这一景观之中,打破时空的束缚。”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王勇对于演播的理解。“仅停留于实践还远远不够,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们还要进一步建立演播的理论基础,这样的演播才能走得更加长远。”王勇一再强调理论在演播中的重要性。

“双演融合”实现1+1>2

“我比较保守,起初就有所顾虑:观众在线上看了《龙凤呈祥》还来剧场吗?这对线下演出的票房会造成影响吗?但去年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太狭隘了,线上演出不仅没有对线下产生影响,反而还扩大了剧目的影响力,票房从30%到50%到75%一直在增长!”于魁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去年一年里,还有几个年轻观众追着我们的《龙凤呈祥》在各大城市一直看,正是有线上的普及和推广,不断培养新戏迷,才有了这样的成绩,给了我们鼓舞和动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于魁智说。

王勇表示,线上演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受众的广泛性。梅兰芳大剧院的一场演出可容纳约1000观众,今年《龙凤呈祥》演播首日,点击量就超过了4.5万次。“剧场往往只是一个观演视角,我们的演播则可以进行主角、锣鼓师等多视角体验,演播技术可以提供多空间展现。此外,还配备了专业讲解和幕后体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宋震表示,这样的演播实现了人人“C”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生动体现。《龙凤呈祥》演播项目不仅是一个剧目或戏曲艺术的演播,而是在“科技+艺术”的融合时代,传统艺术的一次现象级“破圈”。目前,国家京剧院还在思考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创新和拓展线上付费模式。王勇提到,融合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一批既懂京剧也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90后”观众孟聪表示,京剧采用新技术、新方式来呈现很新鲜,尤其是对幕后的展示,能清楚地看到乐队与演员的互动状态,这是以往无法看到的。“大部分买票看剧的都是对京剧感兴趣的网友,他们肯定想了解京剧的每个细节,比如,于魁智和李胜素戴的盔头、服装有哪些讲究?其实我们年轻人对这些都特别感兴趣。”孟聪说,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衍生品非常有吸引力。

据了解,《龙凤呈祥》演播的基础规划是3年。“我们将把《龙凤呈祥》演播打造成新春佳节的一个传统文化标志,培养观众‘云大戏过大年’春节观看《龙凤呈祥》演播的文化习惯。”王勇说,同时,思考演播剧目的丰富与创新,结合艺术规律和互联网传播特点,推出更多演播内容,例如,梅兰芳艺术经典、折子戏专场等,也会联合全国京剧院团共同推动戏曲演播的发展。此外,还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演播项目,进一步推动戏曲演播扬帆出海。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03-01&page=4&detailId=%E2%80%9C%E5%8F%8C%E6%BC%94%E8%9E%8D%E5%90%88%E2%80%9D%E8%AE%A9%E4%BA%AC%E5%89%A7%E2%80%9C%E7%A0%B4%E5%9C%88%E2%80%9D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