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音乐会《长城》:穿越古今 奏出时代交响

发布时间:2022-04-26 09:22:38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本报记者刘淼

音乐会《长城》演出现场本报记者卢旭摄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长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图腾。围绕长城,产生过数不清的文艺作品。这其中,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重点资助剧目、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中央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音乐会《长城》,以华美的民族乐曲描摹出中华文明的血脉史,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音乐会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作曲家郭文景、张千一、郝维亚、王丹红担纲作曲,并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美术馆为视觉支持单位,还得到了中国长城学会的大力支持。

音乐会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民族乐器独奏、重奏、协奏、独唱、合唱等融合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民乐的厚重艺术气息,让现场观众充分感受到文化与艺术碰撞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演绎了由中央民族乐团原团长、民族音乐领航人刘文金作曲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长城随想》的第三乐章《忠魂祭》和第四乐章《遥望篇》,以歌咏叹,告慰无名将士,抒发伟大人民的高尚情怀。为呼应经典、再造经典,中央民族乐团全新创作四部乐章《长城万里》《长城内外》《血肉长城》《长城颂》,用音符勾勒出雄壮浑厚的长城文化。

由王丹红创作的《长城万里》是音乐会的开场曲。乐曲在雄浑的战鼓和低沉的号角中拉开序幕,随着音乐层层递进,长城伟岸的线条慢慢显现。

在历史的进程中,长城早已成为建构秩序、和平与民族融合的象征。张千一创作的《长城内外》融入一系列民歌素材,展现出一幅长城内外北方多元文化交融的画卷,也昭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襟。

郭文景的作品《血肉长城》属于先锋派,第一乐章中,选用古筝与弦乐的对抗,而拉筝的方式更是在音色上的一种探索。

郝维亚的作品《长城颂》大气磅礴,加入歌声和马头琴伴奏,在舞台上歌颂长城。“马头琴突破了五声调式、七声音阶等传统的演奏方法,非常具有跨越性。同时,作曲家将歌曲的旋律、马头琴的深度和乐队的和声有机融合在一起。”马头琴演奏家张全胜说。

在音乐会华美的乐曲中,长城沉稳壮美的雄姿、金戈铁马的辽阔、悲壮苍凉的画卷、众志成城的意志、开放包容的胸怀宛在眼前。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用中国乐器、中国音乐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气魄是中央民族乐团创排《长城》的初衷。“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民乐作为从古传唱至今的中国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音乐会《长城》用穿越古今的方式让文化与艺术激昂碰撞,奏出时代交响。”赵聪说。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