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话剧要传承也要传播

发布时间:2022-07-07 10:22:55 丨 来源:大众日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茶馆》剧照

□田可新高雨  

近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称:人艺)70周年院庆的一系列线上活动颇受瞩目。自6月5日起,《阮玲玉》《鸟人》《海鸥》三部剧本的直播朗读,《雷雨》《蔡文姬》《白鹿原》《哗变》《窝头会馆》等保留剧目的轮番放送,将不少网友牢牢“钉”在了人艺的直播间。6月12日,一场长达9小时的特别直播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70周年院庆版《茶馆》在抖音、微信等平台8K现场直播,当日全网平台收看人次高达5000万,丰富的线上活动为“云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艺术享受。  

这已经不是人艺第一次探索“云剧场”这一形式了。2020年,疫情之下剧院演出困难重重,首都剧场的大幕在云端拉开,首次尝试用实时同步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当时的实时观看人次达500万,试水“云剧场”第一步,颇有成效。其后,人艺多番尝试线上展演的新形式。如果说之前的“云剧场”只是小众文化圈的狂欢,那今年的院庆活动可真真正正地“出圈”了,传播范围不可谓不广,千万网友数着节目单、蹲守在直播间,“坐”在可容纳千万人的剧场欣赏《雷雨》的曲折离奇、惊心动魄。而线上直播免费观看的模式,无形中降低了看剧的门槛,观众和话剧可谓双向奔赴。院庆线上直播活动精彩纷呈,不少网友因为好奇等原因点开了直播间,却在里面看了几个小时,“有机会一定到现场看看话剧,我相信一定比线上更为震撼”,一位观众感叹。  

其实,“云剧场”的形式在国内外的剧院皆有应用。戏剧文化盛行的英国,早早尝试通过直播等方式传播戏剧,2009年,英国国家剧院开始推行“国家剧院现场”项目,以期通过高清直播和转播的方式,让更多剧场外的人群享受到精彩的艺术表演。如今,“国家剧院现场”已经覆盖60多个国家的2500多个场馆,《哈姆雷特》随之到达了更多地域,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第一次面向如此广阔的人群。  

4K、8K、VR、AR等技术为戏剧、话剧的更广传播带来便利,但好的演技、好的作品才是长久留存的根本。一方舞台折叠时空,三个时代的故事缓缓铺陈,小小一方茶馆见证旧时代的残忍无常、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的风云变幻,话剧《茶馆》的现实意义与艺术魅力使其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自1958年3月29日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演以来,《茶馆》先后有过两批演员,最早的演员阵容包括于是之、蓝天野、童超、郑榕、胡宗温、英若诚等一批老艺术家,1992年,第一版《茶馆》告别舞台,直到1999年,《茶馆》复排,“茶馆二代”登台,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何冰等人挑起大梁,这部经典剧目才得以重新呈现给大众。6月12日当晚,人艺罕见地集合到1999年第二代《茶馆》全阵容,老观众表示“爷青回”,但也有人不买账——头套没戴好、妆容夸张、表演痕迹太过等,话剧表演的容错率本就极低,8K高清能将演员的微妙神态传达给观众、多重机位的组合能捕捉到每个人物的细小动作,这也给导演、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间打磨经典,却带走经典作品中的故人。就在院庆活动前夕,人艺舞台的风云人物、黄金一代的最后遗存蓝天野先生与世长辞。他是第一版《茶馆》中的秦仲义,为演好这一角色,他深入北京胡同,观察老北京人的坐卧行止,对表演的不懈追求使他刻画了秦仲义、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院庆活动结束后一周,人艺的老院长任鸣猝然离世。在世期间,他创作了九十多部戏剧作品,执导《北京大爷》《玩家》等多部广受好评的话剧,“舞台存知己,人艺有知音”,他在人艺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上将这句话留给观众。三代人艺演员,正是怀着“戏比天大”的信念,深耕表演,才能为人艺赢得“人民的剧院艺术的殿堂”这一称号。  

时间倒退70年,1952年的一个晚上,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院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人艺话剧艺术之旅的序幕。一部部经典作品,一个个鲜活人物,于方寸之间,显现众生相与时代相。而今,创始一代相继离世,新生一代崭露头角,话剧艺术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送别、一次次的相遇背后不断传承、创新、发扬,焕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原文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20706/Articel12001MT.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