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运河边的人们》:看新时代,大运河如何旧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2-08-09 10:43:20 丨 来源:光明网 丨 责任编辑:高彬


大运之河,新路长歌。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以当代大运河为背景,聚焦党员干部路长河的勤政实干,治理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完成申报世遗;发展大运河旅游,树立城乡共同富裕样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维度讲述了新时代运河沿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动人故事。

聚焦大运河,打造中国文化“金名片”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中国大运河跨越6省2市,长达1700公里,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作为浙江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我们的新时代”重点电视剧片单。该剧由王智慧担任总制片人,马继红编剧,潘镜丞导演,王雷、韩雪、王龙正、许龄月领衔主演,马少骅、于洋、陈逸恒、徐百慧、徐娇、文馨、李光复、董勇、郑卫莉、王仁君、何明翰、张秋歌等主演。

“如果说雄浑粗犷的万里长城是汉字的一撇,绵延不绝的大运河就是汉字的一捺。”马继红表示,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旨在向世界展现大运河在新时代发生的巨变,并浓墨重彩地展示博大厚重的中国运河文化,其中涵盖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漕运文化等,堪称一张世界级中国文化“金名片”。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如今的大运河,也是通过人民群众不懈的努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潘镜丞表示,本剧以大运河作为切入点,虽然立意宏大,但剧中所有的叙事和表达都是基于对运河沿岸普通人生活的真实描述而展开,通过人物事业与生活两条线,勾勒出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理想与追求。“全剧始终围绕着运河来选择和建立视觉形象,与此并行的是江南风光和运河历史文化的展现,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本剧故事有时间上的跨度,这种跨度表现了运河两岸从治理之前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我们努力通过各种视觉呈现,让观众充分地感知这种变化。”

多维叙事,展现大运河新时代画卷

在剧中,大运河畔的东江市,由于过去一味追逐经济指标,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致使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一度成为污染严重的“臭水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领导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成立了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路长河受领了河道治理的任务。为了使大运河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他和运河儿女们勇于担当,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最终做到了“还河于民”“造福于民”。

相较于以往局部展现历史中大运河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首次将视角立足当下,以东江市的大运河治理和保护为叙事线索,通过大运河的治理、繁荣、发展,多维度展现了一幅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时代画卷。大运河沟通着历史和现实,沟通着中国与世界,也沟通着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剧中涉及各行各业的众多人物,他们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推动着故事发展,也折射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和新世纪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迁。

为真实展现大运河新时代风貌,《运河边的人们》在浙江湖州、杭州取景拍摄,剧组实地取景1200余次、搭建场景近百处、动用外籍演员上千人次及群众演员3万余人次、调动船只近百艘。马继红更沿着大运河一路采风、采访,与百余人进行了交流对谈。在一次次与大运河的亲近中,主创团队为《运河边的人们》定下了创作基调——传播时代主旋律,展现生活烟火气。

强大主创,讲述“大运河变形记”

为精彩展现大运河上的中国巨变,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充分发挥主旋律题材创作优势,集结了金牌主创团队——出品人高军和马继红曾联手打造过《外交风云》《彭德怀元帅》等多部主旋律佳作;潘镜丞作品风格独特,曾执导过多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曾在《功勋》《百炼成钢》《平凡的世界》等多部主旋律剧中有不俗表现的王雷精彩演绎了新时代的“运河卫士”路长河,韩雪饰演的是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实现个人理想的梁子言,王龙正饰演的周海涛、许龄月饰演的乔雨也是各具特色、极富质感的人物,而马少骅、于洋、陈逸恒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更构成了一幅气象万千的大运河沿岸人物群像画卷。

谈及角色,王雷表示,路长河是运河边长大的运河儿女,也是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他是坚定的大运河卫士。他希望让运河老百姓开门见河、推窗赏月,过上舒心安逸的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通过这部剧,通过塑造路长河这个人物,我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大运河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由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指导,中央电视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文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润大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李博)

原文链接:

https://wenyi.gmw.cn/2022-08/08/content_35938691.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