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花园

乐评人王小歌: 致敬老歌 致敬经典

发布时间:2022-09-20 17:53:3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高彬


乐评人王小歌:致敬老歌 致敬经典        

——兼析六十年代的经典老歌

王小歌

1949年至1966年间,国家歌唱、音乐艺术繁荣发展,诞生了一批顺应时代、民众喜欢、恒久流传的经典老歌。这些经典老歌满怀对共产党、新中国的热爱,带着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将对党忠诚与精湛艺术紧密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思想性、艺术性、传唱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为音乐界、歌唱界值得回味的辉煌岁月,其艺术效能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之际,再听这些耳熟能详、风靡时代的经典老歌,心间反复荡起潮水,情愫再次润满眼眶。

老歌、经典,经典、老歌,你这不屈不息的艺术魂灵,雕刻在了你我的心上,是跨时代的永久回响!

经典老歌是让历史铭记的听觉记忆。老歌好听,老歌不朽。把杂念滤净、把心熨平,侧耳聆听、凝神谛听,那歌的精神、歌的韵味、歌的力量会浮现心头,荡漾胸间。

经典老歌的基因:传承红色。红色是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这一时期的经典老歌,主旋律大多围绕回顾历史、颂扬革命、歌唱英雄而展开。如1965年由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的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成为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再如,1959年由乔羽填词、刘炽谱曲,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的电影《上甘岭》插曲 《我的祖国》;以及1964年由公木填词、刘炽谱曲、张映哲原唱的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等,声势宏伟、大气磅礴,是历代传唱,熠熠发光的红歌经典。

经典老歌的创作:饱蘸挚爱。新生的共和国朝气蓬勃,经过战火洗礼的艺术家们文采飞扬。他们用饱蘸挚爱的心脉与笔墨,歌颂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时代。1959年作曲家刘炽在创作《我的祖国》歌曲时,为了避外界干扰,在宿舍门贴上“刘炽死了”的条子;作曲家傅庚辰1965年刚开始创作电影《地道战》主题歌《地道战》时,怎么都找不到灵感,他亲去冉庄钻了回地道,登时灵感迸发、文思泉涌。之后他又以“钻地道”精神,相继创作了《闪闪的红星》、《走在战争前面》、《歌唱大别山》、《挺进中原》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好歌。1965年为了创作《雷锋》电影主题曲《雷锋,我们的战友》,他亲自到雷锋班跟雷锋生前的战友同吃同住两个多月。这些经典好歌,“与其说作品歌颂了时代,不如说时代选择了作品。”

经典老歌的曲谱:民风浓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反映,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时期的大多经典老歌,很好融合了民族特色音乐,使得这些作品民族风浓郁,时代感极好,生命力极强。1963年由雷振邦作曲,雷振邦、赵心水作词,李世荣原唱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通过新疆民间乐器都塔尔、热瓦普、手鼓等的伴奏,展现出塔吉克族特有的音乐激情与质朴曲风,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种忧伤和浪漫的气氛,将对逝去战友的悲痛和哀思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傅庚辰创作的歌曲《地道战》融合了河北梆子、老调,还有哈哈腔等戏曲元素,使得旋律独特新颖,曲调高亢昂扬,音乐效果奇妙。

经典老歌的演唱:深情质朴。经典老歌的演唱者、歌唱家们,大多既是革命亲历者、又是艺术创作者,因而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演唱的把握深情质朴、独具魅力,真正地在用情、用心演唱。如1964年由空政歌舞团演员张映哲原唱的《英雄赞歌》,稳健舒展、豪迈奔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成为歌唱英雄、缅怀英雄的经典颂歌。1962年由阎肃作词、羊鸣作曲的《我爱祖国的蓝天》,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秦万檀首唱。其演唱自然亲切,满怀豪情,朴实高亢,把这首“最不像军歌的军歌”唱出了飞行员的心音,唱进了百姓的心坎,成为军队影响广泛、经久传唱的红色圣歌。

经典老歌的传扬:跨越时代。听腻了快餐式的网络歌曲,您再听《长征组歌》、《英雄赞歌》、《我的祖国》、《地道战》、《怀念战友》、《娘子军连歌》、《游击队歌》、《冰山上的雪莲》等经典老歌,您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经典老歌是承载精神的,她在永恒地歌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斗争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经典老歌是刻录历史的,她用词谱、歌声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艰苦卓绝的难忘岁月;经典老歌是饱含韵味的,这些旋律奇美、立意高远、词曲动人的作品散发着愈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经典老歌是焕发力量的,无论何时翻唱、翻唱多少遍,这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经典老歌,都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初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向老歌致敬,向经典致敬!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