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风国韵

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发布时间:2022-10-14 09:26:28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李梅(前排右一)在排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供图

讲述人:李梅(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秦腔等为代表的陕西戏曲成为陕西文化令人瞩目的闪亮名片。

回顾这10年来的履职和工作,作为一名戏曲人,我既是陕西戏曲繁荣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积极参与了陕西戏曲在相关法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精品剧目生产、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收获颇丰。

为秦腔立法,陕西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制定戏曲类地方性法规的省份。2021年11月26日,经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高票通过。在此过程中,我本人多次参加该条例制定的讨论、座谈,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22年1月1日起,《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秦腔在陕西的振兴发展有了专门的法律保障,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发现、延揽、培养到拥有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持续为研究院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了戏曲艺术的强有力发展。除立足自身培养后继人才、搭建平台托举人才外,我们还注重戏曲人才教育的规律,将师承教育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是戏曲研究院80级的学员,是在剧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组织把这根接力棒传到我手上时,我唯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倾力传好艺。这10年来,我主演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再续红梅缘》《项链》《杨贵妃》《骄杨之恋》等剧目都针对青年演员进行了有效传承。另外,2021年开始,我又参与策划并组织开展了“薪火相传·名家传艺”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收徒,尽可能在自己最好的状态下,将精品艺术传承下去。

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这10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自觉肩负陕西戏曲传承发展的重任,在秦腔、眉户、碗碗腔三大剧种的创新发展上积极探索。我个人先后参加了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碗碗腔历史剧《杨贵妃》、秦腔现代戏《项链》《生命的绿洲》、“梅花版”陕西戏曲抗疫情景剧《生命的光芒》及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等剧目的创作。其中,《骄杨之恋》成功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杨贵妃》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等。同时,我的努力与付出也获得观众和业界的认可,先后获得了第二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奖、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最佳女主角。

戏曲艺术之所以千年繁盛就是因为其强烈的人民性。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创作更多更好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精品力作,倾情为人民演出。

在新的征程上,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探索中国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让秦腔等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驻陕西记者秦毅采访整理)

原文链接: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2&Hid=6347fb21888a1bc14a4b4e9d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