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在更多城市街头听见旋律、看见美

发布时间:2022-10-19 09:43:33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徐继宏

杭州西湖畔,绿柳成荫,游人如织,音乐声如水,缓缓从西湖中央“蓬莱宫”流淌到湖上乐客厅,由浙江音乐学院的文艺志愿者演奏的匈牙利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的名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在湖光山色中回荡,引来广大游客和市民驻足欣赏……自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杭州乃至浙江全省几乎随处可以遇到。

“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自启动以来,旨在组织动员艺术院校、公共文化机构等各界文艺志愿者,在社区、街头、广场、公园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和推广活动,以多点、高频、流动的舞台打造城市艺术景观,助力全民艺术普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星火”点亮城市生活

文艺是美的载体,应当遍布于城市和乡村。“文艺星火赋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让文艺像星星之火那般遍布城市、融入乡村、美化全社会。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看来,“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是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要形成常态化机制,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遍布你我想不到却遇得到的一个个角落,让文艺星火成为一座美丽城市的文化现象,也使杭州这样的城市因为遍地的“文艺星火”而更与众不同。

2021年以来,杭州市结合“十五分钟品质文化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等工作,挖掘和培育了一批适合街头表演的区域,连续两年举办“杭州·上海”双城街头艺术节,让“文艺星火”照亮杭州,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充分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魅力。“不只是杭州,今后你会时不时在浙江某座城市的街角,看到有青年艺人弹着吉他唱民谣,或者遇见文艺志愿者在商圈某广场拉小提琴、吹萨克斯、表演魔术……”陈广胜表示,开展“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就是要让“文艺星火”走进公园、广场、社区,让经过的人们听见旋律、看见美丽。

“文艺传承”赋美城市气质

“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据了解,杭州市作为“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率先启动城市,首批试点覆盖了杭州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场所分布于湖滨步行街、清河坊步行街、国大城市广场、运河上街、西城广场、江南大道、城市阳台、柳浪闻莺公园等15个重点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和旅游景区。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五大省级文化场馆也协同推进工程。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演出采取多点位、小场景的形式,旨在为城市和乡村“赋美”。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演奏,加上二胡、琵琶、竹笛、古筝等民乐展示,还有舞蹈、流行乐弹唱、古籍装帧等演绎节目、展示项目,让三五位艺人通过“一站、一唱、一演”,将浙江高品质的文艺成果分享给市民及游客。据悉,未来“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将持续深入开展,加大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杭州的试点场所每月都将有上千人次文艺志愿者带来超过120场演出活动,“文艺星火”将无处不在。

“文艺联通”激发年轻活力

祁润林是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学生,也是一名文艺志愿者。“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科技,软实力是文化艺术。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文化艺术的推广工作,注重青年人感性思维的培养,提升民众的审美意识。参与到‘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中来,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也是一种传播美丽、传承文艺的社会责任。”祁润林自豪地说。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南宋书房,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学生上演的《梦回南宋》《曙光》和环境即兴舞蹈《青春之歌》,将舞蹈融入城市地标,展现华夏记忆。“以前演出都是在音乐厅,这次是第一次在西湖边和游客亲密接触,切身感受到了‘艺术让心灵相通’的真谛。”浙江音乐学院教师姜媛说,围绕“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学院已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师生送文艺下基层,让民众共享高雅音乐,让更多人感受艺术氛围,同时充分发挥音乐的力量,为共同富裕赋能助力。

如今,随着“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向浙江全省推进,浙江街头艺术活动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要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促使省市文艺资源下沉和全社会资源激活,用‘文艺星火’积蓄生活诗意、涵养城市温度、汇聚向善力量,更好地赋美城市气质、点亮乡村风韵,生动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无限风采。”陈广胜表示。

原文链接: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2&Hid=634ef1216de51dc1430cec93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