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快讯

陕西:让非遗在交流互鉴中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2-11-10 10:05:30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本报驻陕西记者秦毅通讯员赵明楠

小小志愿者寻找“古艺”长安非遗研学之旅秦毅摄

近年来,陕西省广大文旅工作者秉承“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的理念,扩大、做实非遗交流活动,搭建起非遗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无论是地区间的交流还是传承人与传承人之间、非遗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都在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让非遗愈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滋润当代生活。

国内国际间

以非遗交流推动文化互鉴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以非遗为载体,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深化陕西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交往,是促进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探索。”陕西省副省长叶牛平说。今年8月,以“传承非遗创享美好”为主题的“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陕西·渭南)”在陕西渭南开幕。

该非遗交流周为各国非遗提供了展示平台,为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与碰撞互鉴织就纽带。交流周上设置了国际国内非遗展台26个,包括柬埔寨、泰国、韩国、日本、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国家和北京、镇江等省市的展位,通过“小展台”展示“国际范”。通过国际非遗城市对话和“文化之祖、匠人精神”国际对话两场会议,邀请国际、国内部分城市代表,文化旅游单位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在华留学生等,围绕“共享绚丽非遗·创新城市发展”,分享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宝贵经验,推动交流互鉴、深化合作共赢。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表示,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通过参观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其魅力让她惊叹和折服,希望以后将本国的文化介绍给渭南的朋友。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渭南非遗曾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华州皮影”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华阴老腔”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摇滚”,先后登上欧洲、东亚及东南亚诸国的舞台,为推进渭南文化“走出去”、增进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承人与受众间

以非遗展演激发文化热情

“以前没有机会聆听古琴乐曲的美妙。如今听了《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古琴曲,觉得非常享受。中国古代乐器和乐曲原来这么美妙动听,令人如痴如醉。”观众蔡女士说。

近日,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唐礼坊,每天晚上亮相的古琴艺术展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古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蕴诠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艺术呈现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他们都表达了学习的意愿。”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每次演出完后,观众都流连忘返,期待有更多机会体验高品质音乐。

以街头演出的形式呈现非遗之美,在陕西已是常态。众多非遗展演活动走上街头,走入景区,走进社区,凭借着“百闻不如一见”的强大魅力,收获了众多粉丝。比如今年七夕节当天,由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渭南市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第五届陕西新农村巧娘才艺展示活动在渭南灰堆遗址公园举办,传承人通过非遗技艺及绝活展示,展现了新农村巧娘在新时代新生活中的新气象,表现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强大生命力。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活动是广大群众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传统技艺的展示和交流为发扬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非遗与学子间

以研学、进校园“俘获”新传人

“在校中小学生作为小小志愿者参加非遗研学之旅,不仅可以通过近距离的体验感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还能在互动与交流中提升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今年8月,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等联合开展的“小小志愿者寻找‘古艺’长安非遗研学之旅”活动启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小志愿者们先后走进鱼化寨泥叫叫传习所、古法斫琴传习所、唐三彩烧制技艺传习所等多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与非遗亲密接触。“泥叫叫是一种能发出哨响的泥胎玩具,其小巧的造型、精美的彩绘、悦耳的哨音深受小朋友喜爱……”在鱼化寨泥叫叫传习所,传承人杨帆为小小志愿者普及非遗。一位小朋友在完成了泥叫叫制作后,激动地说:“制作泥叫叫很有趣,好看还能吹响,我要把它带回家。”

在西安市,大学生李小静带领“国潮秦韵”团队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为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开展交流活动。李小静是一位戏龄10年的“00后”,就读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戏曲人一起,尝试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传播戏曲的魅力。从2020年开始,该团队组织进校园演出50余场,并逐步实现常态化,目前已惠及师生近万人。“传统戏曲艺术需要圈粉年轻观众。”李小静表示,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传播戏曲艺术,在互动交流中,促进非遗的发展,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原文链接: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8&Hid=636ba95e564468c1647a65d4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