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上海戏剧学院原创话剧《破茧·成蝶》首演

发布时间:2022-11-28 09:43:22 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丨 责任编辑:高彬


原创话剧《破茧·成蝶》26日晚间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首演。 吴云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 (许婧周沁寒)上海戏剧学院专业学位博士培育实践项目——原创话剧《破茧·成蝶》26日晚间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首演。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专业学位建设项目,《破茧·成蝶》由上海戏剧学院硕博团队共同合作完成,来自上戏各院系的优秀青年学子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勠力同心、共同创作。

《破茧·成蝶》由上海戏剧学院硕博团队共同合作完成。 吴云摄

该剧聚焦手工丝毯行业的从业者们在时代浪潮中的苦与乐,通过描写以江雯君为核心的一批手工丝毯绣娘们的成长,勾勒出手工丝毯行业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史,辐射整个手工丝毯行业发展,展示大国工匠精神之传承。

《破茧·成蝶》以上海市枫泾镇的上海金山丝毯厂及其创办者程美华为原型进行创作,关注在时代浪潮下的丝毯业手工艺人们的生活轨迹、命运脉络。首演当晚,剧中主角的原型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美华也前来观摩指导。

来自上戏各院系的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创作。 吴云摄

主创人员介绍说,全剧采用图卷戏的交叉结构,截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80年),机械行业兴起(1988年)及非典型性肺炎年(2002年)三个典型性时间段的社会横断面,时间跨度40余年,上场人物近20个,将戏剧结构的“点式”与“面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剧中锦山丝毯厂的发展变迁为轴,描写在各个时代中形形色色的种种人物,描述那个时代特有的风俗画卷,展示在大的时代事件发生后人的发展与困境,机遇与选择。个体故事与时代背景、主题价值与情感交流实现完美结合,创造时空重叠、人物群像、历史交错的自由度。

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通大动脉。几千年后的21世纪,中国再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处于新丝绸之路文化与地理交汇点的上海为轻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而具有中西合璧气质的丝毯续写着丝路辉煌。手工丝毯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凝结了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们的辛劳与汗水,以及面对挑战与诱惑从不畏惧的行业领头人的坚持不懈与进取创新。

全剧采用图卷戏的交叉结构,时间跨度40余年,上场人物近20个。 吴云摄

全剧以女主角江雯君的成长,辐射出手工丝毯业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江雯君进入手工丝毯业,成为了上海锦山丝毯厂的技术骨干。到了80年代,江雯君顶着家庭、事业上的重重压力改良丝毯原材料,最终夺得全国手工艺比赛的金奖。可是,女儿却因为误会离开了她。八年后,锦山手工丝毯厂面临机械丝毯厂的挑战。和快速、便宜的机械丝毯相比,手工丝毯的出品慢而精贵,江雯君及锦山丝毯厂的同仁已初显疲态。更意想不到的是,机械丝毯厂的领头人,正是江雯君的女儿桑雨微。为赢得一个大订单,江雯君不惜与女儿一起竞争,可样品却在即将完成时被血染,输给了女儿。江雯君如约在电视上向女儿道歉,母女俩也因此终于和解。同时,她们一同想出了手工丝毯的新的发展方向——转向外销。锦山丝毯厂也登上了国际舞台,重获新生。

据了解,由研究生组成的剧组展现了上戏研究生们擅理论研究,同时能参与艺术实践的特点。前往上海金山丝毯厂的采风观摩;与剧中女主角原型程美华的交流;多次剧组工作会议与探讨;在排练厅和剧场中的排练与磨合都让研究生们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准,增加了亲身参与戏剧制作的实践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是上戏研究生戏剧艺术教育的重要一课,该原创现实题材话剧也获得了校方高度重视。校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此次排演经历将为参演学生们的理论实践和创作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2/11-27/9903472.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