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绽放·启航”:让民间儿童戏剧力量“破土而出”

发布时间:2023-02-02 09:56:27 丨 来源:光明网 丨 责任编辑:高彬


中国儿艺创新机制,以“演出为中心、以创作为抓手”,搭建平台,孵化人才和作品——

“绽放·启航”:让民间儿童戏剧力量“破土而出”

本报记者李琤

为了发掘、培育更多不同风格样式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作品,同时为更多民间戏剧团队提供走上舞台的机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简称“中国儿艺”)主动走出舒适区,打破已有的创作、演出、生产模式,于2022年发起并完成了首次“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简称“孵化计划”)——在29天的征集期内,收集到来自20座城市120位创作者提交的88部作品,最终经过精心挑选和孵化,其中12部作品完成了再创作和公演。

对中国儿艺和戏剧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创举。通过打开剧院大门,发现、挖掘更多儿童青少年戏剧人才;通过有限的成本投入,挤压灵感迸发,实现了创作经费的最大化使用,革新了小剧场儿童剧目创作流程;通过多平台线上演播,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促进了艺术普及,改变了艺术传播方式。

“孵化计划为有思想、有情怀的艺术灵感提供孕育、绽放的土壤,探索儿童青少年戏剧的更多可能性,也为中国儿艺高质量发展注入朝气和活力。”孵化计划总策划、中国儿艺院长冯俐表示。

孵化计划展演的剧目剧照

登高一呼

为民间戏剧种子提供土壤、搭建暖房

“作为国家剧院,中国儿艺有责任登高一呼,在最醒目的地方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儿童青少年戏剧,从而吸引更多爱孩子、有志于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的艺术专业甚至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让这座戏剧的殿堂进一步成为作品和人才层出不穷的温室和暖房!”冯俐表示。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委托宽友文化运营的首届孵化计划自2022年8月启动后,收到了88部包含肢体剧、黑光剧、木偶剧、音乐剧、舞蹈剧场、皮影剧、歌舞剧、戏曲、小丑剧、绘本剧、教育戏剧等多种类型,题材涉及父子情感、自闭儿童、教育思考、少年友谊、非遗文化学习与传承、航天梦想、童年记忆等各个方面的儿童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充分拓展了儿童戏剧的外延与内核,多角度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儿童的审美需求和儿童戏剧工作者的思考。

孵化计划的创作者也呈现出多元构成的特点,包括儿童戏剧人员、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戏剧教育工作者,还有音乐、美术、装置等领域的艺术工作者,以及有志于从事儿童戏剧的各行业人士。

“这是一次双向的奔赴:国家剧院与民间人才的彼此发现、互相启发、多重启示。”孵化计划评审专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导演沈晨从中看到了儿童戏剧的创造力和在题材、空间、色彩等方面的丰富性,“可谓无所不能,值得行业借鉴。”沈晨提到,参加这次孵化计划的年轻艺术家们想尽一切办法,打开自己的创作想象,仿若冬去春来万物滋长中看到的色彩和灿烂。沈晨说:“儿童剧是重要启蒙。如果孩子们都能看到并拥有这份梦想的色彩,中国文化的真正复兴就会到来。”

剧作家、评论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认为,孵化计划保证了中国儿艺剧目的丰富多彩和源源不断。打开剧院门,把当代青年戏剧爱好者、青年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表现生活的智慧与才能,都吸收进来、综合起来、规范起来,形成了新的剧目的创造力量,在导向性、示范性、探索性上体现中国儿艺的引领与实践。

一站式孵化

为三亿孩子寻找更优质的儿童戏剧

较之常见的剧本孵化方式,孵化计划从征集15分钟创意视频,到45分钟小剧场公演作品,再到走向全国舞台的成熟儿童戏剧剧目。“孵化计划”成为国内儿童戏剧领域首个“一站式孵化”平台。

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国儿艺2014年至2019年每年创作生产4至5部新作品,复排演出30多部作品,年均演出600场以上,这样的创作、演出量已令全院100多名演职员工作强度近“满格”,但依然无法满足全国3亿多儿童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生产能力和演出能力迫在眉睫。

《剧本》杂志副主编、评论家武丹丹说:“出作品、出人才,是所有剧院团的基本任务、根本任务。中国儿艺的这个孵化计划是对剧院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的扩容,是一次机制的创新。”

最终入围竞演的12部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广泛:有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猫国王音乐变变变》《绿手指》;有注重科普教育的《最后一片树叶》《JOJO奇遇记之奇妙自然》;有依靠肢体表达的《梦神》《狼来了》;有沉浸光影体验的《即将消失的海洋动物2》《可爱的黑暗先生》《爬树》;还有融合魔术的《森林魔法乐章》、依托戏曲的《珍珠姑娘》、一个人的小丑剧《小小白日梦》……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全程观看了此次公演的12部剧目,她认为孵化工程不仅是艺术生命的开始,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机遇,是优秀剧目淬炼的熔炉,更是汇演交流的平台,还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艺术品牌。12部竞演剧目带给她“迎面而来的一种破土而出的顽强力量”。

儿童舞蹈剧《梦神》是唯一一部由孩子来主演的展演剧目,导演唐菀苓十分重视孩子们在舞台上的即兴表现、对身体的探索和对戏剧的感知。唐菀苓感恩自己作为民间创作者获得国家艺术院团信任和无条件支持,这种力量也正在激励着更多受孵化的创作者。

在孵化计划展播期间,中国儿艺还在线下的排练间、展陈室和线上的云剧院、会议现场设立了戏剧工作坊、艺术沙龙、名师讲堂、12小时线上演播、专家研讨会等多个板块,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将儿童戏剧拓展至更多领域。

储备能量

为基层提供丰富、

适配的公共文化产品

“戏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可以表现生活、表现世界,还可以发现、创造、理解世界的丰富性。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是塑造未来的事业,这个平台属于所有热爱孩子的人和曾经的孩子们。”冯俐表示。

公演限时、表演限定小剧场。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毛尔南作为孵化计划的设计者与牵头执行人,期望通过产出更多轻便、灵巧、演出成本低、对场地更普适的作品,破局小剧场儿童剧成本高、盈利低、数量稀少的难题。

“在平时的基层演出中,我们看到很多文化中心、学校剧场等基层演出空间都是小剧场。国际上的儿童剧也十有八九是以小剧场的形式存在。小剧场戏剧人员少、体量小、实验性强,可以探索无限的可能。”毛尔南说,“从艺术形式和题材来说,小剧场作品还可以发挥‘+’的功能,‘+舞蹈剧场’‘+儿童戏曲’‘+音乐会’等,以继续发挥小剧场的包容性、创新性、实验性、灵活性优势,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控制成本。”

2022年12月,从12部展演作品中脱颖而出的8部作品已经与中国儿艺签约,中国儿艺在未来两年中对这些作品持续孵化,剧目将按照中国儿艺的标准和要求持续打磨提高、在现有演出时长之外增加45分钟与孩子互动的戏剧工作坊。

同时,中国儿艺与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将共同遴选、创建第一批13家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8部签约剧目将依托全国的文化馆(站),全面下沉基层,突出参与性、互动性、沉浸式,聚焦小型轻便、形式新颖、题材丰富,让更多的孩子从戏剧中获取生命的滋养。同时打造儿童青少年艺术普及品牌,提供更多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毛尔南说,孵化计划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创想:它可以每年大规模地深入到公共文化和基层最普通的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戏剧、触摸戏剧;也可以走到国际的儿童戏剧节、儿童戏剧舞台上去交流和讲述中国儿童的故事;还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让更多边远的、天涯海角的孩子能够从小就得到儿童戏剧的滋养。

中国儿艺建院60多年来,有两部经典的儿童剧,一部是《马兰花》,一部是《宝船》。这“一花一船”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儿童剧事业的繁荣发展,用戏剧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绽放·启航”孵化计划,就是希望越来越多儿童剧像《马兰花》般绽放、似《宝船》一样启航,也代表了中国儿艺在新时代的新愿望——“希望会有无数优秀作品在这里绽放,无数优秀人才从这里启航。”这是冯俐对“绽放·启航”的初心与期待。

原文链接:

https://culture.gmw.cn/2023-02/02/content_36338847.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