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吝啬鬼》:小剧场京剧的新尝试

发布时间:2023-03-31 14:41:08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高彬


本报记者罗云川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剧照北京京剧院供图

“我出差到北京,特意来看京剧,一起来的朋友是第一次看京剧。这部戏的表演形式新颖别致,既传统又现代,与观众很亲近,戏曲艺术也是与时俱进。”一名女戏迷说。

“我期待再次看到更多美丽的京剧,希望更多外国朋友也可以享受。”一名外国观众说。

3月25日、26日,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在北京吉祥大戏院进行首轮演出。它根据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同名喜剧改编,特邀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导演系主任、国家一级导演王绍军担任改编指导、导演,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郜庆龙担任改编,青年作曲刘洋担任唱腔设计、作曲。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丑角名家梅庆羊,优秀青年演员孙世民分饰该剧主角“贡老爷”,同时汇集文丑、武丑、花旦、花衫、小生等各行当优秀演员。

据介绍,2022年是莫里哀诞辰400周年,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北京京剧院选择在此时间节点用京剧来演绎这部流传300多年的名剧,对于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

王绍军表示,此剧以性格多疑的“阿巴贡”这一世界文坛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作为改编对象,不仅可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也能以海外观众可理解、易接受的多元呈现方式和渠道为突破口,有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艺术呈现上,此剧力求西方经典剧作的中国化、戏曲化、京剧化,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的本土化,主题立意的当代化、时代化,艺术形式的戏曲化、歌舞化,艺术风格的喜剧化,创作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的戏剧感、叙事性、写意化、空灵化。

在丑行挑梁的新创剧目稀缺的当下,京剧《吝啬鬼》应运而生。京剧中的丑行表演多以念、做为主,唱段一般较少。此次为“贡老爷”设计了大量唱腔和核心唱段,在唱腔设计上运用挑滑音,唱念穿插,同时结合曲艺的说唱艺术,全面展现人物性格及丑行表演特色。全剧以京剧传统曲调《渔歌》贯穿始终,并结合圆舞曲、女声小合唱及器乐曲等多种形式,使得此剧既遵循京剧声腔规律,又显得新颖独特。

京剧《吝啬鬼》在服饰色彩和制版等方面加入了历史元素和西方元素,如剧中“马小姐”和“贡小姐”的服装,整体采用京剧褶子和袄裙的大体款式,但在领子的设计上采用了西方露肩礼服的元素,力求自然融入戏曲服饰当中,给人以新奇之感。

舞美方面,此剧延续中国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舞台美学,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调,舞台上一抹中国红色彩艳丽、跳跃。同时,设置由圆形梳妆镜演化而来的装置,时而有戴着各式面具的演员从中穿行,代表着世间的人生百态,时而又作为转场设置象征闺房。另一个由古代窗棂演化而来、上附貔貅的传统戏曲云纹的门框形装置,暗寓着“贡老爷”的极度吝啬。

《吝啬鬼》开场融合借鉴西方假面戏剧和中国传统大头娃娃的表演形式,演员头戴面具,通过诙谐幽默的舞蹈拉开整场演出序幕。在“贡老爷”父子二人讨价还价时,以意象化的“算盘舞”展现“贡老爷”精打细算、吝啬至极的人物形象。而在“贡老爷”设宴一折中的“做饭舞”,则借鉴了韩国音乐剧《乱打》的艺术形式,用戏曲的打击乐演奏出摇滚乐的感觉。

此剧还运用意象化的手法,将金钱拟人化,创造出一个新颖的角色——“金钱人”。尤其在“贡老爷”与“金钱人”相拥起舞时,更令人忍俊不禁。这不仅巧妙展现出“贡老爷”对金钱如情人般的热爱与呵护,更让观众在轻松愉悦观演的同时感受到人物性格,引发对当下“金钱观”的思考。

首轮两场演出精致紧凑、亮点纷呈,幽默诙谐的风格和跌宕起伏的喜剧情节,使得现场观众笑声连连。全剧进入尾声时,舞台中央出现莫里哀的巨幅画像,演员们集体鞠躬致敬,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说:“此剧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的配合,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与西方经典剧作相结合,难能可贵。”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说:“北京京剧院把300多年前莫里哀的这部戏搬上京剧舞台,用京剧艺术形式表现西方经典剧作,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广泛吸纳不同文化,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特质。”

北京京剧院先后创作演出了《马前泼水》《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惜·姣》等10余部受到业内好评和观众喜爱的小剧场剧目。“《吝啬鬼》是北京京剧院继2000年推出《马前泼水》之后创排的唯一一部取材于国外名著的小剧场京剧作品。这是我们在小剧场京剧创作探索道路上的一个全新尝试。这部戏的创作初衷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让世界各国人民美美与共,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