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科学开发艺术课程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艺术教育、强化艺术课程建设是高校构建美育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激发艺术课程协同育人的力量,已成为新时代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科学开发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坚定艺术课程育人功能
夯实立德树人的艺术基础
艺术课程是高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和五育并举,将艺术教育融入“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改革体系,探索艺术教育的路径,创新艺术教育的模式,构建更加有序的艺术教育新格局。
召开美育工作专题会,制定美育工作实施计划、中长期规划,为美育工作的推进提供指导。科学整合各部门在公共艺术普及、专业艺术教育及学生特长发挥等不同方面的优势,配合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各个学院的优势建设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经典艺术项目,发挥学生文艺骨干的力量,广泛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教育,让学生沉浸在艺术教育的温润氛围中。
及时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以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审美能力,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每年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百余门次,年均选修课程学生超五千人次。建立集艺术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国家级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以及传统声乐艺术研究中心——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艺术学习与实践条件。
依托自身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秉持“为人民而艺术”的宗旨,先后打造了“艺乡建”品牌,推出了“艺术教育扶贫计划·线上美育公开课”系列,持续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战略。以多元的艺术举措极大鼓舞了乡村人民的生活热情,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开办“乡村艺术课堂”,开展乡村振兴模式的研究,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经验模式的闭环,将高校教研的思路与想法有针对性地植入乡村,并通过乡村的反馈检验研究的有效性。
优化艺术课程育人方式
拓展立德树人的艺术手段
学校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遵循多元化的艺术课程教学思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着力优化艺术课程育人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艺术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有效拓展了立德树人的艺术教育手段。
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家进人大”等活动,组织引进多场高水平演出进校园,邀请多名国内外艺术名家与青年大学生分享艺术人生,启迪美育智慧。邀请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授学者到“悲鸿讲堂”举办不同主题的讲座,讲解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与嘉德艺术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共建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联袂开启合作共赢、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艺术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育更多顶尖艺术人才。举办“奇点·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教学成果展”,展出全校25个学院百余名学生的油画、书法、水彩等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搭建零距离感受艺术之美的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之中,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议讨论等形式,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艺术教育之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传承传统音乐艺术。定期举办以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着力培养厚植爱国情怀的音乐学子。
引进艺术课程育人技术
创新立德树人的艺术平台
新时代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3D技术、全息影像等新技术赋予了艺术教育更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高校应正视新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科学、灵活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艺术知识传播与育人之上。学校充分在艺术课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艺术情境,缩小学生与艺术创作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欣赏乃至共情,有效提升美育效果。
师生充分发挥自身在新媒体传播、文艺创作与表演方面的优势,为公益助农活动录制推广主题曲《播种》,并剪辑制作歌曲音乐视频,为推广公益助农助力。动听的旋律、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举办线上“明德艺术讲堂”系列讲座,让师生同上一堂生动的艺术思政课,为不同专业的同学带来美学与社会科学层面的共同启发。讲座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探讨传统文化价值核心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找寻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根源,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在转化规律。积极推进乡村艺术教育云课堂建设,组织学生走访基层开展实地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艺术指导,促进艺术领域知识的广泛传播,用艺术为乡村赋能,实现乡村振兴与发展模式的创新。
丰富艺术课程育人实践
增强立德树人的艺术力量
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是将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具体过程。高校应当努力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艺术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学校始终坚持艺术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的理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在挥洒青春的过程中欣赏、感受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创造艺术的能力。
先后组织参加了35届“一二·九”合唱音乐节等音乐实践活动,巧妙地将美育、德育教育与文艺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用艺术实践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德育人、以美培元,打造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大格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连续多年举办校新年音乐会,一首首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记录着人民的心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存了生动鲜活的音乐档案,记录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组织开展“予你乡绘”美育社会实践活动,师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结合调研地的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人文风俗,为仙人洞村绘制“二十四节气艺术文化墙”,切实为改造乡村文化景观而努力,将艺术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领悟“扎根脚下土地,立足社会实践,拓宽美育途径,感悟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与价值。
打造艺术课程育人队伍
汇聚立德树人的艺术动能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扮演好教书育人的“总导演”。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师德师风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激发艺术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力量。学校外引内培特聘,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
建立内外共同发力的艺术类教师培养体系,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训练。对内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搭建教师互学互助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的平台,促进教师针对不同课程细化具体的教学方式。对外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走出去长本领、开眼界,向国内外院校的优秀教师取经,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广泛参加说课比赛或技能竞赛,拓展教师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引导青年教师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优秀青年教师不断涌现。鼓励教师认真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和成效,深入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助力学院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房博然)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4/13/nw.D110000gmrb_20230413_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