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乐评:又听“豫歌”惊云天
——郭志成新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赏析
王小歌
“豫歌”是豫剧+歌曲的融合叠加,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2022年9月29日,豫剧名家郭志成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唱飞天。中国网曾以“一曲‘豫歌’惊云天”为题,发布了独家评论。
今天,新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又翩翩到来了!
听到熟悉的“豫歌”,仍然是醍醐灌顶,依然是云端体验,依然是飘飘如仙。
震颤了心房的“豫歌”,绕飞了灵魂的“豫歌”,美死了个人的“豫歌”,让人咋能不爱她!
中,中,中!
依旧是周武占作曲,依旧是郭志成演唱。唱作合璧,无缝衔接,把伟人的不朽词作演绎的如此撼天动地,如此摄人魂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部分组成。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一代伟人满怀豪情写下了这首不朽诗作。
作者以革命家、战略家、文学家的雄胆伟略,饱含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气吞山河、雄浑磅礴的气魄,挟风裹云,气势如虹,笔力雄健,字字如金,抒发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凌云壮志、“乌蒙磅礴走泥丸”浩然正气、“三军过后尽开颜”精神伟力。是长征风采的精粹实录,是豪情万丈的精神诗篇。
周武占的作曲饱含深情、匠心独到,透彻领会掌握长征精神,以高亢明亮、激昂奔放的曲谱,赋予了这首词作气势宏伟、催人奋进的艺术灵魂。
郭志成作为豫剧唐派第三代首座弟子和代表性传人,深入研究长征的时代背景、历史蕴含与现实意义,用“豫歌”这一艺术形式,以深厚敦实的艺术底蕴,以自然而不做作、亢奋而不焦杀、嘹亮而不尖嘶的唱腔,对《七律·长征》进行了精辟独到的艺术创造,把这篇伟人词作演绎的美伦美奂、直惊云天。
这歌汇“神”。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首联是全诗的魂灵。郭志成以豪迈、激扬的演唱手法,唱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越过“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劲豪迈。讴歌了红军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精神。
这歌聚“气”。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颔联描绘了“越五座岭”和“跨乌蒙山”的艰难历程。郭志成以舒缓、轻松的声线,表现了红军视崇山高岭为“细浪”、“泥丸”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赞美了藐视敌人并战胜一切困难,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这歌励志。长征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颈联描绘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两个历史片段。郭志成以坚定、深沉的声调,演绎了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渡江、过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歌颂了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雄形象。
这歌豪迈。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踏过“岷山雪”的喜悦与“三军过后”的欢颜。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转战二万五千里的战略目的。“三军”要会师了,长征要胜利了!郭志成以颂扬、赞美的表达,展现了红军战胜雪山的胜利喜悦,“三军”会师的无尽期盼。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唱一首《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回忆漫漫长征路,缅怀人民领袖毛泽东。
唱一首《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喜迎建军96周年,祝愿军队更强大,祖国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唱一首《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又听“豫歌”惊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