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右)上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袁虹衡 李远飞 陈嘉堃 卓然
今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举行开幕式,赛事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我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组委会表示,要让全亚洲、全世界通过杭州亚运会看到中国的变化,感受到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
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介绍,杭州亚运会赛程为9月19日到10月8日,报名参赛运动员人数超1.2万人,涵盖亚洲全部45个国家与地区奥委会,共设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包括亚洲各地区特色体育项目和霹雳舞等新兴体育项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硬件建设全部完成、软件布局全部到位、办赛条件全部具备、赛事运行全部就绪。
引人关注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今晚将在钱塘江畔的“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精彩亮相。主创团队介绍,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3个篇章,以简约的方式表达中国文化、运动精神以及亚洲风情,展现体育和文化融合的别样精彩。
开幕式聚焦三组文化元素: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为彰显地方特色,开幕式遴选了浙江11个地市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曲、群众体育表演和非遗项目等作为暖场节目。
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开幕式演出将首次在大型空间使用3D双威亚技术、首创数字与现场相结合的点火方式。当开幕式进入主火炬点燃环节,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将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的数字火炬手,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线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开幕式总导演陆川介绍,开幕式创意短片是导演团队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也是杭州向世界发出的一份邀约,将通过9个IMAX巨幕组成的全球最大“银幕”现场播放。
为打造绿色亚运,开幕式将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实现循环内零排放。开幕式不燃放实体烟花,主创团队将通过数字技术从仰、俯、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的电子烟花表演盛况。开幕式对参演人员及文艺表演所需的道具、服装、妆造等环节要素进行了有效控制,确保物尽其用。演员方面,群演人员均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努力控制整体时长,充分体现节俭原则。
中国体育代表团确定由游泳运动员覃海洋、篮球运动员杨力维担任开幕式代表团旗手。1999年出生的覃海洋在今年游泳世锦赛上收获4金,并打破1项世界纪录。1995年出生的杨力维是中国女篮队长,今年亚洲杯她与队友一起赢得冠军。这是中国亚运代表团首次采用男女两位双旗手,与奥运会实现同步。
开幕在即,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表示,亚洲大家庭是团结的、有力量的,要心连心面向未来。“亚运会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盛会,我们亚洲大家庭要继续心连心面向未来,这是对全世界的一个召唤。”(本报杭州电)
亚运保障插上“数字化”翅膀
杭州亚运村和5个亚运分村已于9月16日开村,3个运动员住宿酒店同日启用。“整个赛事期间,我们将为3万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提供住宿、餐饮、交通、文化、科技、医疗、商业等全方位服务保障。”陈卫强介绍。
人文亚运、智能亚运、绿色亚运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特色。陈卫强表示,在亚运筹办过程中,充分应用文学、艺术、音乐各方面元素的表达来打造人文亚运。无论是在筹办过程中,还是办赛阶段,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表达。首次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首次推出电子身份注册卡,运动员、技术官员即便没有实体卡,通过电子身份注册卡同样可以实现全部功能。在观赛、办赛、参赛的各个端口,杭州亚运会指挥体系可以通过一个大屏同览整个赛事信息,进行统一指挥部署。杭州亚运会秉承“绿色低碳”的理念,开幕式主火炬塔的燃料将采用低碳燃料,进一步体现环保理念。在场馆的建设和运维方面,也坚持绿色和环保第一。
服务保障方面,针对观众观赛购票、交通出行、品尝美食、语言服务等需求,杭州亚组委以数字赋能亚运,打造了“智能亚运一站通”数字化观赛服务平台,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对于需要跨城市观赛的观众,还有专门的亚运专列,已于19日开始运行。公交线路、地铁采取延长服务时间的方式,确保观众观赛后顺利回家。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3/20230923/20230923_007/content_20230923_007_1.htm#page6?digital:newspaperBjrb:AP650df61ce4b0d5eec4f6f6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