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苏锐
《奇袭白虎团》全国巡演获得广泛好评董洁摄
雄壮激昂的《志愿军进行曲》伴随着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宁夏人民剧院……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山东省京剧院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宁夏银川演出,全国巡演也随之完美收官。
《奇袭白虎团》创排演出历经60年,四代“严伟才”至今久演不衰。2020年,山东省京剧院第三次复排该剧后,先后9次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巡演30多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为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山东省京剧院过去几年果断进行思想革新,大胆起用年轻演员,深入生活汲取素材,瞄准一流创作精品。
《奇袭白虎团》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后经多次加工、修改、提高,1964年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反响热烈,广受好评。197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引起轰动。此前,《奇袭白虎团》曾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
业内专家表示,《奇袭白虎团》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创造性地运用京剧传统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现现代战争。全剧时长约120分钟,包括序幕“并肩前进”、尾声“乘胜追击”,以及“战斗友谊”“坚持斗争”“敌后侦察”“主动请战”“宣誓出发”“插入敌后”“智夺哨所”“飞越天堑”“奇袭匪巢”9场。每一场均有主题且特色鲜明,随着剧情的层层递进,各人物角色的形象也更加饱满。
在我国文艺创作领域,《奇袭白虎团》堪称红色题材高峰之作,复排难度大。不仅要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严伟才”,还要有一支武功过硬、“精、气、神”俱佳的“尖刀班”。《奇袭白虎团》有很多危险动作,也是该剧排演难点。如在第六场“插入敌后”的演出中,主演和“尖刀班”演员要以多种姿势从两米的高处“下高”,“云里前扑”“云里翻”“下高三百六转体”都是极具技巧性和非常考验功力的动作,剧中还有翻铁丝网、翻窗户等动作,难度系数也非常大。
《奇袭白虎团》的舞台极具看点。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介绍,复排不是复制,在经典再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体现时代性。为追求“老味道”,第一阶段复排先以原版呈现为标准,将保存50多年的舞美、道具、服装等修复使用;第二阶段的复排在保留原有舞台风格基础上,按照当代审美要求,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与设备,配备全新制作的舞美、服装等,现场效果震撼。音乐唱腔实现了传统京剧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的深度融合,经典唱段如西皮流水“打败美帝野心狼”、二黄快板“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让人很受鼓舞。
本次全国巡演一路走来,行程近万公里,山东省京剧院克服舟车劳顿,全院上下一心,从演员到舞美,从宣传到后勤保障,每场演出相互配合、精心准备,做到精益求精。剧组人员铆足干劲、苦练技艺,从装台合成到正式演出,高标准严要求,最终以默契的配合、精湛的演绎,呈现出一次次完美的舞台效果。
作为全国重点京剧院团、省直国有文艺院团,山东省京剧院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奇袭白虎团》全国巡演的路上,山东省京剧院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起走进红色城市、重温革命精神。同时,《奇袭白虎团》剧组将剧目演出与推广普及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京剧体验课堂、公益讲座等活动,让戏迷朋友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奇袭白虎团》的复排是一次追溯艺术初心、致敬先烈信仰的精神之旅。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复排过程的方方面面,干在前、冲在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复排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院团攀登齐鲁文艺事业新高峰的典型代表。
原文链接: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8&Hid=651434d63391f1dd323bcd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