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辽宁实习记者葛鑫
9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在大连落下帷幕,同时揭晓了第六届辽宁文华奖获奖名单。其中,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歌舞团、沈阳曲艺团)的音乐剧《风刃》夺得辽宁文华大奖,主演窦强喜获辽宁文华表演奖。
从盛夏到金秋,辽宁沈阳歌舞团演员带着他们的佳作到济南、哈尔滨等地,把沈阳的英雄故事讲出辽宁,在全国刮起一股“红色旋风”。
把“红色故事” 唱给全国观众
音乐剧《风刃》由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歌舞团、沈阳曲艺团)创排,根据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沈阳诸多红色特工的英雄事迹改编,以“小人物、大情怀,小角度、大视野”讲述沈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下,用鲜血和生命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吹响嘹亮号角的伟大史诗。
该剧自2022年在沈阳盛京大剧院首演以来,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并入选“辽宁省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工程”。借此东风,剧团来到了聊城、菏泽、滨州等8座城市开展巡演,将“谍战、时尚、红色文化”等艺术文化符号带给更多观众。一名潍坊的观众看完演出后感叹:“这部剧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了解前辈为中国解放而奋斗的激情岁月。”
“我们歌舞团上党课时,有一次老师讲到英雄‘赵伟’的事迹,我们觉得这个故事既是沈阳的,又发生在辽沈战役前夕,意识到这个题材值得深挖,经过揣摩与构思,这部音乐剧应运而生。”沈阳歌舞团团长、在剧中饰演“李延”的窦强介绍创作初衷并表示,《风刃》是辽宁提出深挖“六地”红色资源,以及沈阳打造“英雄城市”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是沈阳演艺集团在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过程中,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创作能力的重要成果之一。
融入地域特色 创新表达方式
“弯曲的身体,能否伸展开?昂起的头颅,不怕受伤害……等待和平,沈阳归来!”音乐剧《风刃》在场景设置、音乐创作、舞台呈现等方面,力求通过与沈阳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东北集市的热闹场面,“鹿鸣春的舞池”“南湖泛舟”“中街接头”等情节融入剧中,赋予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舞台上,人物的唱段多样且富于变化,独唱、二重唱、四重唱转换自如,东北小调的出现更是融入了沈阳北市场的人间烟火气,烘托出浓重的东北味道。“醉生梦死”爵士乐节拍一响,形象地表现了国民党军官精神上的迷茫和生活上的糜烂。在舞美调度上,《风刃》采用很多影视镜头语言的方式创新表达,观众仿佛在看一场老电影,深深沉浸在老沈阳的历史场景之中。
“音乐剧是舶来品,用这种艺术形式呈现本土故事的同时还不违和,是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希望作品能接地气,让观众感受到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是坐在观众席,冷眼旁观别人的事儿。”导演李飞表达着他对题材的理解和创作角度。
演绎精品艺术 喜获八方赞誉
“如狂风,来去无踪,似利刃,锋锐无敌。”这是音乐剧《风刃》主创团队对这一红色谍战题材大戏主旨概念的精准提炼。
该剧演出后获得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在菏泽,中粮集团菏泽分公司组织了百余名员工到剧场观看演出,负责人称这是他们今年上的最生动的一堂党课;在滨州,滨州艺术学院、滨州歌舞团的专业人士齐聚剧场观摩演出,演出后又济济一堂探讨音乐剧的发展走向,相互取经,共同进步;在哈尔滨,黑龙江歌舞剧院的艺术家看完演出后,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沈阳歌舞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接下来,沈阳演艺集团将对《风刃》进行持续打磨提升,努力以更完美的艺术表达、更突出的艺术个性、更醒目的红色基调和更深厚的内涵品质,让该剧成为能够代表沈阳形象、沈阳气质、沈阳精神的精品力作。
原文链接:
https://npaper.ccmapp.cn/zh-CN/?page=5&Hid=653fc3b164e50ddd014c4d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