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穿越音符·心之所向:探访留美独立音乐人龙懿的内心世界

发布时间:2023-11-09 12:33:5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她的音乐旋律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她的歌声如同广袤大地上的天籁。今天,我们有幸与一位充满热情的年轻音乐家相遇,她的名字叫龙懿。作为一名留美音乐研究生,她正在以动人旋律感动着世界,并将音乐书写成自己的梦想。

龙懿的音乐之旅充满绚烂的音符和激情的节拍。她自幼就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擅长多种乐器,还是在中小学时期,她就在全国性的多个比赛中荣获金奖,年仅15岁时获得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五十强的殊荣,成为该奖项最小的获奖选手,次年她特邀参加第五届“温哥华全球华人春晚”并与平安、王韵壹、央吉玛等知名歌手同台表演自己改编的歌曲《小河淌水》,从此开启了她音乐生涯的未来之旅。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加上后天勤奋不懈的努力,为她的音乐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不仅曾与张碧晨同台演唱,为电影演唱过主题曲。并且她现场演出经验十分丰富,曾在Live House到大剧院再到6万人的体育馆登台独唱;她的演唱风格涉及流行、R&B、Jazz、Funk、Rock、实验音乐等;作为唱作人,她创作并录制个人音乐专辑及单曲,全网播放量超500万。

作为深圳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她毕业后毅然前往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美国洛杉矶,加入了Musicians Institute(美国洛杉矶现代音乐学院)进行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在那里,她的音乐才华得到了质的飞跃并获得充分认可。她以第一名的成绩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更重要的是,她在那里得到了一群杰出的音乐导师的悉心指导,包括“歌手”栏目的声乐总监兰天洋、声乐教育家Debra Byrd、爵士乐大师Jeff Colella和Gina Bagg。并且她作为词作者和演唱者与荣获四次格莱美奖的音乐家Dean Brown共同创作了“Shadows”。这些导师的宝贵指导为她的音乐之旅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023年成为了龙懿音乐生涯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她以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编曲并演唱的《Friday Night is Dead》获得了LIT国际大奖赛的多项重要奖项,包括最佳唱作人、最佳音乐制作人、最佳女歌手、最佳放克音乐,成为了四项大奖的金奖得主。同年,她以同一首歌获得了洲际音乐大奖赛“InterContinental Music Awards”的最佳亚洲R&B歌曲的提名。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龙懿。在接下来的访谈中,她将分享她音乐之旅的精彩经历,从留学生活到音乐创作,以及如何将音乐与公益事业相结合。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年轻音乐家的见解和故事。

您的音乐才华和学术成绩都令人印象深刻。能谈谈您学习音乐的经历吗?

龙懿:我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父母家人一直都非常支持。大学本科期间我在深圳大学学习流行演唱,师从姚峰老师,他是带领我走上流行演唱道路的恩师,非常感谢他的教导和鼓励。谈到我的留美学习生涯,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在洛杉矶的Musicians Institute学院,我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音乐教育资源和导师。这里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还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收获了许多机会。包括与几位格莱美音乐家的合作,以及作为和声歌手参与陈慧娴、薛家燕、叶丽仪、黄凯芹、许靖韵、吴若希、陈松伶等著名歌手的美国巡演。很感恩在我的音乐生涯中帮助过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是他们让我能够拥有现在的小成就。

您在追逐音乐梦想的路上有遇到什么挫折或是挑战吗?

龙懿:说到挑战,那一定要提到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举办的首场个人演唱会,它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不仅要担任主唱,编排音乐,还要负责创意、视觉设计、推广、舞台设计等多重任务,而且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我来说挑战性非常大。最终音乐会的呈现吸引了许多媒体,也接收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称赞,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然而将音乐会全部收入捐赠给“深圳项目关爱基金会”这一决定,使我认识到艺术与社会责任相融合,用自己的音乐才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和关爱,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所在。这也让我深刻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它可以感动人心,传递温暖和大爱。我的首场音乐会成为了我的人生的重要节点,也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朝着梦想不断前进。

您未来的音乐计划是什么?

龙懿: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音乐创作和表演。我正在筹备首张原创专辑和音乐MV,希望我的音乐能带给人们带来温暖与慰藉,也希望能够将更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带给听众,多角度地探索更广阔的音乐世界。也想在这个过程中,用中国音乐人的视角融合西方的音乐文化,唱出独特的自我,为国际流行音乐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位留美独立音乐人,以她的音乐才华和不懈努力,正迅速崭露头角,并将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一颗耀眼新星。她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我们将继续关注她的音乐成长之路。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