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陶身体舞团5部作品连演庆15岁生日

发布时间:2023-11-27 09:29:16 丨 来源:北京日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本报讯(记者李洋)11月24日至昨天,著名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连演三天,呈现5部作品——《10》《11》《12》《13》《14》,与观众一起庆贺自己的15岁生日。剧场内,颇多年轻外国观众来观演,成为一道风景。而5部作品对该团“圆运动”特色的探索和扩展,正是舞团走过岁月留下的艺术足迹。

在世界舞坛上能保有自己品牌的现代舞团,均有独特的发力方式和运动规律。这些各具特色的运动方式,有的源自与芭蕾的对抗,有的是对传统戏曲舞姿的演绎,有的源于对书法的领悟,有的纯粹是探索人体肌肉运动规律时偶然获得的灵感。陶身体的编舞者关注舞者起舞时肌肉、皮肤、关节的每一点细微走向和变化,这样的作品,跳起来比看起来更爽。

舞台一如既往干净,服饰一如既往素净。动人心弦的音乐中,10名舞者围拢成一个圆形阵列。舞者们面向圆心,以不断旋转的舞步展开自转与公转。开始,他们以各自脊椎为轴心螺旋舞动,以典型的陶身体“圆运动”起步,进而身体的舞动蔓延至手肘乃至指尖末梢,自转和公转逐渐走向大开大合。这部创作于2020年的作品《10》,是编舞陶冶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以此祈愿疫情早日消散。3年后,大家再次走进剧场,以舞相聚。黑衣黑裙、黑色舞台、极弱的灯光下,整支作品将收束转为释放,以聚散离合的圆形舞蹈勾勒人类原始的篝火寓言,以具体细微的身体运动呈现生命循环。

《12》是2019年陶身体与台湾云门舞集的交换合作作品,同样由陶冶编创。12位舞者一个接一个在白色舞台上独舞。每一位舞者都从舞台右侧靠近观众席的方位入场。走至表演区后,每位舞者都会如同种子一般,弯腰“扎进”舞台。之后,如花似叶般生长,也像云朵般卷舒不绝。如果从肢体语言的丰富性角度看,12位“破土而出”的舞者所能开发出的肢体语言比较有限。但如果从运动规律的角度看,会发现舞者们均以陶身体“圆运动”技术的脊椎为轴、以云门训练的提沉为源来舒展身体。这种结合和扩展,正是舞团的探索。

今年九月,陶冶受邀为荷兰舞蹈剧场(NDT)1团的15位舞者创编了新作《15》。这是陶冶的“数位系列”首次与欧洲舞团合作,也是陶身体在舞者运动规律方面的又一次探索。也许,这是下一个15年不错的开端。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