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张玲
近日,作为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获奖剧目,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演艺集团共同出品,湖南省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热血当歌》亮相“大戏看北京”2023优秀剧目展演季,在中央歌剧院连演两场,受到业界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该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热血青年田汉、聂耳、安娥在遭受种种挫折之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文艺为劳苦大众和抗日救亡发声,最终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奋起抗争的故事。
“湖南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在党的百余年艰苦奋斗史中,湖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剧的主人公、《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正是湖南长沙人。作为湖南的国有文艺院团,我们有义务传播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热血当歌》艺术总监,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协主席、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霞说:“我们用民族舞剧的形式推出围绕国歌诞生而发生的壮烈传奇故事,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共产党员、人民艺术家田汉、聂耳、安娥为国而歌的励志人生,是希望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今天的年轻人零距离体验先辈们的青春,领略他们以文艺创作的力量唤醒民众的风采。”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对《热血当歌》的选材高度肯定。“舞剧的表达需要一种比较内在的情感力量,而《热血当歌》的选材具有天然的热血和深沉的力量,当国歌声响起,唤起的是我们民族的热血和内心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的力量感恰恰是舞剧的支撑要素。”许锐说。
“《热血当歌》在策划论证之初就把突破创新放在首位,并将这一意识贯穿创作全过程。一定要让红色题材的创新性表达具有更强的思想穿透力、情感凝聚力和现代审美价值,这是我们追求的守正创新定位目标。”杨霞说。
该剧剧本结构精练,没有长篇累牍的叙事,抓住最有时代特点、最有力量、最能引人思考的事件、行为和标志之处,用写意简练的方式进行表达。剧中展现了角色的心理空间、现实空间以及“戏中戏”空间,在虚实结合的多维空间呈现中,表现人物的人生态度和他们对情感的寄托与期盼。“戏中戏”“逆舞动”“虚实转”形成了该剧独特的创作追求和形态建模。
此外,该剧舞蹈语汇采用的是现当代舞蹈元素,摒弃了一些陈旧的动作堆砌,更加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诉求。音乐的风格、叙事、色彩把控也十分到位。舞美设计在尊重历史、时代环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运用版画的风格,采取拼图式的结构来进行舞美思想的表达。服装设计及人物化妆造型也都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上的创新突破,使《热血当歌》有了独特的气质。
杨霞介绍,民族舞剧《热血当歌》从2020年开始策划创排至今历时3年,历经了多番修改提质,边演边改、边改边演。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艺术总监杨霞是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双料得主,青年剧作家冯必烈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世博、马波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杜鸣作曲,主演由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舞者担任。其他舞蹈演员主要由湖南省歌舞剧院青年演员担任。
因题材的宏大,该剧的创作有着不小的难度,所幸主创团队敢于迎难而上,团队的年轻人也能够全情投入、迎接挑战。“编剧、总导演是‘80后’,执行导演是‘90后’,舞台上的演员大部分是‘00后’,可谓‘满台青春扑面而来’。年轻人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舞台表达。”杨霞说。
杨霞介绍,该剧创排期间正逢疫情困扰,演员们戴着口罩排练,有的脸都憋得紫青,出去换口气又接着跳。3年里,团队所有成员都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用行动展现了对精品追求的信心、恒心、敬畏之心。
在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热血当歌》获得了“田汉大奖”、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并在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比赛上斩获“荷花奖”舞剧奖。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将于2024年开启全国巡演。
“要想使《热血当歌》成为立得住、演得久、传得开的精品力作,我们必须静下心来继续组织修改、打磨、提升,然后再让其回到剧场接受观众的检验,只能如此反复、不厌其烦。”杨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