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百年剧种与红色故事“同声共情”

发布时间:2024-01-18 09:31:52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长歌尽美》演出剧照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供图

本报驻山东记者苏锐

近期,“泉荷奖”济南市第九届新剧目评比展演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参演剧目吕剧《长歌尽美》获得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该剧由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济南市吕剧院创作排演,艺术化再现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事迹,将着眼点放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上。从演出反响看,《长歌尽美》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将吕剧这一地方剧种与红色故事衔接起来,注重声情并茂讲述,注重以情动人,使之成为红色题材吕剧创作的生动样本。

好故事更要深挖

《长歌尽美》的主要角色王尽美,是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长歌尽美》由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济南市吕剧院创作排演,是因为王尽美在革命生涯中,曾与济南市发生诸多联系。比如,他在济南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在济南创立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等。

剧目一开场,站在舞台中央的是王尽美的母亲。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迎来胜利的艳阳天,但是王尽美已经牺牲20余年,没有看到民众张灯结彩的庆祝场面。母亲将藏在墙缝中的唯一一张照片取出,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

跟随母亲的追忆,王尽美生平的重要节点一一呈现。比如,因为“偏不信这个命”,义无反顾走出穷山沟,去济南读书;作为学生会代表带领大家怒斥反动军阀;从北京带回新的思想和精神,在山东传播马克思主义……

济南社会科学院教授吕荣斌长年从事王尽美人物生平研究。她介绍,可以确定的是,《长歌尽美》的创作完全基于真实历史情况。这部作品在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时,没有照本宣科,是今天进行党建的生动教材,也有望成为今后红色文化研究的必备资料。

让观众产生共情

1月5日晚,在济南群星剧场看完《长歌尽美》,家住济南市槐荫区的退休教师赵传镇感慨万千:“能把红色题材排演得如此细节满满,看出来创作团队下了功夫。同时,创作团队善于抓住能让观众共情的小片段,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如何一步步在先进思想的引领下,走上了为国家图富强的正路。”

换一种方式创作红色题材,是济南市吕剧院近年来的努力方向。两年前,《长歌尽美》初次立上舞台。之后,济南市吕剧院进行多次演出和征求意见,对剧本、舞美、音乐等反复修改,力求发挥吕剧接地气的表演特色,让观众对红色题材加深认知,与故事形成共鸣。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主任吴波介绍,过去一年来,《长歌尽美》创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剧组找了专业党史顾问,对王尽美的生平事迹进行反复确认。同时,剧目的创作得到王尽美后人的鼎力支持。

“《长歌尽美》这部戏,有严谨的情节,有澎湃的激情,有历史的厚重感。”王尽美后人、诸城王尽美研究会副会长王军,观看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告诉记者,《长歌尽美》以朴实无华的基调,展现了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的探索精神。

推动受众年轻化

吕剧受众如何更加年轻化,近年来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作为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吕剧从真正被称为“吕剧”到现在,只有百余年历史。这样一个年轻的剧种,怎样将百年大党的奋斗故事讲清楚?《长歌尽美》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王军说,吕剧的表演风格质朴又不失厚重。其与红色题材的结合,是推动文艺“两创”的生动实践。《长歌尽美》这部戏本身也是“两个结合”的成果。他建议,借鉴文艺轻骑兵的运作模式,今后这部戏应当多演出。

在史学界,王尽美的家族被称为“满门忠烈”,为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王尽美孙女王爱华表示,她对于吕剧并不陌生,儿时母亲打开收音机就听吕剧。上世纪60年代,她一家初到上海,便被父亲带去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数十年来,爷爷一直是她心中的旗帜和榜样。

王爱华说,王尽美的精神启示后辈要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追求尽善尽美。同时她认为,这也是这部戏能够吸引年轻人观看的原因——能够给予年轻人以奋斗方向的引导,能够带给他们鼓励。

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副主任王大乾介绍,坚持以演出为中心,《长歌尽美》今年将继续以灵活形式走进高校等地演出,让现代年轻人了解百年前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