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口述史助力昆曲艺术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4 09:39:45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本报记者李荣坤

近日,安徽文艺出版社《昆曲口述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昆曲口述史》通过对近150位有影响的昆曲相关人士进行系统、深入的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作为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昆曲口述史》还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据介绍,全书共分10卷,有300余万字,围绕昆曲演员、编导音、教师、学者、曲家和院团管理者等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状态,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近年来,戏曲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口述历史理论的运用和实践,将拓展和进一步深化戏曲史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了《昆曲艺术大典》编纂工程。《昆曲艺术大典》汇集了明代中叶以来600多年间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等。2009年,《昆曲口述史》被立项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艺术学重点课题。

该课题的立项,不仅借助昆曲人的“口述”完善昆曲历史和文献建构的全貌,更是对《昆曲艺术大典》阶段性的展开和延续。《昆曲口述史》的主编之一,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刘祯表示,《昆曲口述史》是对当代昆曲艺术特别是昆曲艺人的保护和抢救。采访运用摄像、拍照、录音和笔记的方式,不惟填补昆曲史特别是20世纪昆曲史的一个空白,而且试图运用昆曲研究、戏曲研究的一种既旧亦新的观念、思想和方法,充实戏曲研究内容和方法,这也是昆曲研究、戏曲研究进入21世纪后走向深化的表现。

该书的主编之一、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王安奎提到,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曲口述史》对于昆曲的理论建设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振义谈到,口述历史更鲜明、更生动,今人和后人可以据此深入挖掘、慢慢研究。

“《昆曲口述史》课题的整个采访过程比较艰辛,有些昆曲大师年事已高,虽然同意接受采访,但还没开展,就离世了。”刘祯遗憾地表示,这让他更加体会到口述史的紧迫性和珍贵性,“我一生都在想,昆曲是什么?什么是昆曲?”漫长的研究和采访过程无疑是刘祯寻找答案的旅程。

《昆曲口述史》的采访对象不仅涵盖昆曲7个主要院团所在地的艺人,也包括一些草昆与地方戏昆腔中的艺人。在采访过程中,课题组遇到众多感人的事例。昆曲“传”字辈艺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传授昆曲技艺、培养昆曲艺术的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很幸运地采访到最后一位‘传’字辈吕传洪。他当时已94岁,辗转多次才与他取得联系。为避免吕先生太过劳累,原定采访在15分钟以内,但吕先生谈兴很浓,思路、言语也十分清晰,采访最终延至30多分钟。”刘祯说,采访中,老先生谈及“传”字辈学艺、剧目传承等情况,这些资料都非常珍贵。

安徽文艺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30多位老先生,如吕传洪、“继”字辈演员范继信、昆曲史家刘致中等,在接受采访后相继离世。受访者谈及昆曲发展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昆曲剧目传承、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受访者的离世,这些都成了昆曲文化的“绝响”,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弥足珍贵。刘祯认为,口述史必定会随着对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的展开而凸显出更加重要的意义。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