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淼
今年春节,圆满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创作任务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陪母亲在家安安静静过了个年。即使只是在家,感受到的年味依然浓郁。
“越来越有文化味了!”这是沈晨对今年春节的最深感受。这文化味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以体验不同地域文化为目的的旅行过年,也不仅蕴含在各类庙会、社火上民众满溢幸福的笑容里,更在于人们有了种类更多元、数量更丰富的“艺术年货”。
中国人讲究过大年看大戏。今年春节,全国文艺工作者准备了丰富的艺术大餐。沈晨所在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然也不例外。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自《只此青绿》后,有舞剧《唯我青白》中的选段《瓷影》让景德镇的“青白瓷”出圈;在四川德阳的剧场里、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村镇的广场上,都有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职员的身影……人们即使不出家门,只是打开手机,也能欣赏优秀剧目的线上演播。
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然而,这红红火火的演出市场,这百花齐放的文艺作品,也让沈晨有了更多思考——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人民创作怎样的艺术作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作为文艺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的创作是以民俗为主体,还是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的创作如何让全国各地各民族的观众共情,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们如何平衡雅俗共赏,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这是我们每位文艺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思考被沈晨带进今年的创作计划中。除了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建党103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重要创作任务,以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相关创作工作外,沈晨制定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创作计划。“首先是经典舞剧《丝路花雨》2024年版的创作,我要在保护艺术精品的基础上,在美学观念、视听呈现等方面赋予经典新的生命。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比我重新创作一部作品要难得多。另外,我希望能创作一部现实题材的舞剧作品。近年来,我们创作了不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现实题材作品仍是我们当下需要突破的难题和责任。如何创作出一部贴近生活、打动人心,而不是脸谱化呈现、交作业式的作品,我希望通过我的创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今年春节期间,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一夜之间引发全球关注,沈晨也大受震撼。“整个世界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必须加紧赶超这一步,不然一步慢步步慢。”这正是沈晨在今年两会准备提出的提案方向,探索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加强‘艺术+科技’的创作意识,并进行探索。我们要冲破自己的思维瓶颈和阻碍,吸纳更多更优秀的观念和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沈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