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王小燕:东北秧歌舞有未来

发布时间:2024-05-08 09:30:52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费菲 程俣薇

21世纪以来,东北秧歌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与蛰伏后,凭借《关东女人》《原风》《永远的秧歌》等重量级作品,重新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与此同时,一个名字频频跃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才华横溢的舞蹈家王小燕。

王小燕自幼随父亲移居吉林,深深扎根于这片充满活力的东北大地,她的舞蹈艺术之路也在黑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王小燕表演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具有吉林东北秧歌舞的地域特色,并通过电视媒体送到了千家万户。从艺50余载,王小燕始终坚守在东北秧歌表演、教学与创作的前沿。她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身体力行地将东北秧歌的魅力展现给广大观众。

王小燕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情结,那就是东北秧歌乃至整个传统东北舞蹈的传承。“对传统舞蹈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需要舞蹈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也需要舞蹈爱好者的热情参与,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关注。特别是舞蹈工作者,他们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每一次表演、每一次教学,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激发着人们对东北舞蹈的热爱与向往。”王小燕愿意为此付出心血,为东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民办普通高等学校长春人文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该基地以保护、传承、推广、弘扬传统东北秧歌为目标,从课程、社团、工作坊、中小学与社区辐射带动、科学研究和展示交流六大方面开展工作,王小燕成为该基地的特聘专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小燕得知长春人文学院有一部名为《姥姥的田》的原创舞蹈作品。这部作品当时仅由学生完成,相对稚嫩,她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潜力。创作团队展现出的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们之间的凝聚力与意志力,深深打动了王小燕。因此,她下定决心要改进这部作品,让这支舞蹈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她希望通过高水平的东北秧歌舞表演,让更多孩子在更大的舞台上领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将它传承下去。

王小燕与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系主任张万励、青年编导王艺盟与肖绅明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并细致推敲每一个舞蹈动作和结构。王小燕与指导教师和学生们在排练场里共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力求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为了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他们还邀请国内知名的舞蹈音乐、灯光、造型和服装设计师组成专业创作团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姥姥的田》这部作品终于诞生,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诠释了母亲与大地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毕竟是一支学生舞蹈队,孩子们没有大赛的经验,东北秧歌舞这一舞种在荷花奖评选上不占优势,但我们还是想尽力拼进决赛。”王小燕说。《姥姥的田》这部作品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挖掘并呈现生活中深藏不露的真实情感,将真实的内心体验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动作和神情,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长春人文学院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出非凡的实力,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佳绩。王小燕说:“这一刻,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也为未来的艺术之路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接下来,王小燕和原班人马趁热打铁,打造了原创东北秧歌舞蹈《冰凌花》,并在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再次斩获奖项。

谈及东北秧歌舞的未来,王小燕深感责任重大。她坚信,人才培养和舞台创作是推动吉林舞蹈艺术持续繁荣的两大驱动力,两者应当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人才培养是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基石。”王小燕说,“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致力于培养更多高层次的舞蹈传承、教学、创作人才,为东北舞蹈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王小燕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力求创作出更多有情怀、有温度、有筋骨的优秀舞蹈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更为东北舞蹈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