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唤醒年轻人的“川剧基因”

发布时间:2024-05-08 09:37:24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本报驻四川记者付远书

为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12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首批与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分别于2022年、2023年完成授牌。两年来,入选名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普及推广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良好社会反响。

“我从一个放牛娃,到如今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一步都离不开家乡的支持和滋养。”5月1日,肖德美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四川巴中恩阳下八庙岳王村正式揭牌。这位从岳王村走出去的国家级非遗川剧项目传承人、梅花奖得主现场向父老乡亲普及了川剧艺术,分享了自己与川剧的不解之缘。

作为首批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的川剧名家,肖德美一直致力于传统川剧文化传播。截至2023年,他先后前往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等国内外高校与艺术院团举办了100多场川剧艺术讲座,通过现场讲述和表演,让高校学子、青年观众对川剧的唱腔之美、音乐之美、行当之美和身段之美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

此次趁着假期回乡,肖德美不仅是为了给家乡群众带来精彩的演出,更是想要培养年轻观众和发现“好苗子”。“未来工作室会定期带领团队在村里举行川剧惠民演出和相关人才教学工作。工作室还将结合村里的文旅融合项目,开展更加丰富、有特色的川剧文化体验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肖德美说。

除了常规的普及工作,各位名家还各显神通,在传播形式上进行创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华表演奖、二度梅花奖得主陈智林在朋友圈发了一段小朋友听川剧戏歌的小视频,得到不少网友点赞。之后,陈智林还以苏轼的《定风波》为素材,和团队演绎了同名戏歌。“坚持创作四川名人系列视频是我被授予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后定的‘小目标’。”陈智林透露,未来,他还将和团队成员一起去演绎李白等,用四川的乡音乡情来塑造传统文化新形象。

为唤醒年轻人的“国粹基因”,3月29日,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联合短视频平台推出“天府戏游记”主题直播,其中,刘谊、陈巧茹两位名家与川渝两地优秀戏曲演员和非遗艺术家,通过川剧《目连之母·开荤》《别宫出征》等节目,带领网友领略非遗戏曲之韵。据不完全统计,该直播总观看人数约704.8万。

川剧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的不断提高。被授予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的杜建华已经做了40年的川剧研究。据了解,杜建华2024年将完成《川剧生、旦剧目演出本选集》,目前已基本完成120个剧本的甄选工作。同时,她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戏曲尤其是川剧领域的青年研究者。今年春季,杜建华为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川剧创作与研究”课程。

被授予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的李天鑫集数十年之实践与研究,着实推进《川剧高腔音乐矫正与应用》出版工作。“现阶段正在对出版的乐谱及文字进行最后的校对扫尾工作。”李天鑫透露,当下,他还在着手推进解决当前川剧演出中对高腔曲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对演员进行个别培训,另一方面举办专科训练班,重点解决目前高腔曲牌演出中的易错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进校园”也成为各名家重点关注对象。如刘谊于今年第一季度组织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中青年教师、学生到四川省川剧院“天天有演出·周末戏聚”舞台进行9场实践演出,助力中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陈巧茹携手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开展成都市成华区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被授予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的向胜拟与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共同打造曲艺作品《巴山娃儿》参加省市中小学艺术节,并计划未来在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等中心城区学校开展曲艺知识讲座,培育一批曲艺人才。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