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澳丽
▲音乐剧《飞天》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舞台上,当演员们缓缓唱出“从前有个地方叫做敦煌,从前有个叫做敦煌的地方”,观众的思绪仿佛也被带到了那古老又神秘的地方……
提到敦煌,人们不免会想到莫高窟内那精妙绝伦的壁画。飞天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艺术形象,如今已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性符号。4月25日至27日,以敦煌壁画艺术为灵感的原创音乐剧《飞天》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飞天世界。
《飞天》从2016年开始立意创作,集结了制作人李盾、作曲家三宝、编剧与词作家关山这组音乐剧的“铁三角”及业内杰出创作人员,八年磨一剑,在音乐、剧情、服装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打磨。为了能更好地打造该剧,主创团队曾多次赴敦煌采风调研。“我必须真正走进敦煌,才能更好地表达它。”李盾说,主创团队从敦煌故事中汲取精华并进行艺术再创作,让敦煌文明在当代故事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好地被当代观众接受。
在主线故事的设定上,该剧以皓首穷经、前赴后继的敦煌守护者为原型,讲述了身处20世纪30年代的“守护人”在洞窟以单薄之躯、一己之力捍卫莫高窟的壁画,在法国留学的“赶路人”因意外看到敦煌壁画画册,毅然投身拯救文化遗存的事业中,历经颠沛流离后回到魂牵梦萦的敦煌的故事。李盾表示,《飞天》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展现,更是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赞扬;不仅是致敬敦煌文化的守护人和赶路人,同时也是致敬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人和赶路人。
“飞天凝结着传承久远的丝路精神,也承载着深厚的中华审美。”作为该剧出品人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用音乐舞蹈来演绎以飞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以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传递给中外观众,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开放包容,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飞天》的舞台上,敦煌元素丰富,各色形象跃然而出。无论是对《鹿王本生》《千钉求法》《入海求珠》《舍身饲虎》4则经典故事的再现,还是对九色鹿、乌鸦、劳度叉、公主、善友等各个形象的还原,抑或对莫高窟第257窟、第275窟、第296窟、第428窟等石窟壁画的描摹……《飞天》让敦煌艺术“活”了起来,也让无声的壁画有了乐音。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2023年9月,音乐剧《飞天》部分音乐成果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亮相,获得了广泛好评。“音乐是能深入人心的,用音乐讲故事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体会故事。”该剧导演陈士争表示。
敦煌文化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陈士争介绍,《飞天》巧妙融合运用舞美、AR等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氛围,让敦煌之美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让守护与追寻的工匠精神更好引发观众共鸣。
“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担当。”景小勇表示,音乐剧《飞天》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主动服务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化为主题,携手国内外杰出主创团队进行的又一次重要创作。“我们期待这部作品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