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青年孵化平台再启招募

发布时间:2024-05-09 09:24:24 丨 来源:文汇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年轻力、创造力正在上海舞台奔涌。近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青年孵化平台(简称“青孵平台”)再启招募,面向国内18至45岁青年舞蹈编导的原创新作,根据作品创作的不同阶段,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委约创作、联合制作、出品制作等不同形式的支持。

记者获悉,新一轮青孵平台不仅延续以往对入选作品在资金、场地、技术方面的支持,还将联合舞蹈圈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公共空间,帮助青年编导创造属于自己的身体语汇,传达属于中国青年的声音。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副总经理、项目总监陈理表示:“青年编导的原创作品是舞蹈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为青年编导提供土壤,而他们则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环境。”

40个相同尺寸的箱子、分隔空间的绳索、散落的假人模特共同构成的空间,舞者将内心彻底打开……日前,青年舞者古佳妮的现代舞作品《迁徙》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在青孵平台的扶持下,这部略带锋利感的作品于2021年5月首演,而今再回申城依旧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2018年以来,青孵平台先后扶持了《熵》《静地回升》《悠悠视界》《俑III》《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三岔口》等近40部优秀青年编导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的舞台上与观众见面,为国内舞蹈圈注入了活力。

通过青孵平台,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身体语汇的作品正在涌现。在汉唐舞蹈剧场《俑III》中,编导田湉重构汉唐舞蹈,为观众营造舞俑复生、重访历史的奇趣体验;在舞蹈剧场《三岔口》中,编导饶宇宏取材于同名戏曲,以中国古典舞的肢体展现了他对当下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在蒙藏两部曲《锡林河·尊姆》中,来自蒙古族和藏族的多位编导将民族服饰、马鞭、藏戏等带上舞台,展现了他们作为当代青年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

青年编导们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用他们兼具当代性和民族性的作品,展现了民族风貌,致力于用更为当代人所理解的语汇,让他们的文化更为大众所知。剧场将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意见,帮助青年编导创造属于自己的身体语汇,传达属于中国青年的声音。

当下,上海以优质的剧场资源、广阔健康的演出市场、支持创新的艺术环境,为广大艺术家的创作打开自由的空间,为青年艺术家们的成长提供肥沃土壤。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也通过青孵平台的持续耕耘,让人们看到在上海这片文化热土上剧场与艺术家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携力激发艺术创造活力的广阔空间。

据悉,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正在筹备“公共空间联盟计划”,以剧院为轴心辐射多元场域,建立开放性关系网,为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提供更多亮相机会。据悉,四川成都LOOKLIVE、浙江杭州天目里OōEli,以及上海油画雕塑院、思南公馆、System系统等空间均已加入该计划。目前,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正在广发英雄帖,期待更多的公共空间主动联系、加入联盟。

“打造青孵平台,挖掘扶持青年艺术家,只是一个开始。”陈理表示,下一步,剧场将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当代舞走向世界,用世界艺术语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文汇报记者:宣晶)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