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创新保护传承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5-17 16:07:19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传统文化之风劲吹,成为全国各地文旅产业的新亮点。在河南洛阳,穿汉服、赏牡丹、看非遗,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通过新颖的展览形式与互动体验,让展览越来越有看头,成功抓住游客。据统计,“五一”期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接待游客9.8万余人次。如今,我国文旅项目以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形式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不仅让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更增强了对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我们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只有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而社会群体凝聚力的形成离不开对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对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具有保障意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单单是认识历史的需求,还是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创新的实际需求。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可以完好无损的保护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华道德文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方面。

创新文化保护传承模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近几年,北京大前门的许多传统文化会馆向公众打开了大门,不仅演出传统戏曲、相声,还增加了沉浸式话剧等,让演出更符合时尚潮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以“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再现八位文化宗师的人生故事。《中国诗词大会》运用XR、VR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界限,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创新文化保护传承,可以结合现代科技赋予古老的文化以新的呈现方式。

在传承中加强创新,讲好新时代“文化故事”。任何文化活动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政府挖掘文化资源过程中,可将重心放在市场需求量大且内涵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产品上,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优化整合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可建立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产业集群发展以提高市场吸引力。另外,还须强化人才培养力度,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信息角度出发,构建了专门的保护档案室以及传承人数据库等,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支持,在传承中加强创新,盘活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委宣传部 谢月明 朱兰华)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