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感民乐之韵 悟光影之美”艺术实践周系列展演活动顺利开启

发布时间:2024-05-24 15:19:26 丨 来源:大众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琶音清脆、竹笛悠扬,唢呐嘹亮、鼓声嘡嘡,5月21日,中国电影博物馆携手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感民乐之韵悟光影之美”艺术实践周系列展演活动。在首日的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师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龙腾虎跃》《愁空山》《九儿》等精彩的民族乐表演。

“诗经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首《青青思念》借用古诗的情景,来表达我们现代人的情感,让古人与今人有了时空上的联系。今天恰逢‘521’,我们希望能在这样的日子里把这个艺术作品带给大家。”在每首乐曲前,乐团的指挥老师为现场的听众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意境表达,让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增加音乐知识。

今天参加演出的管弦乐团,由70余名成员组成,包括大鼓、竹笛、唢呐、二胡、琵琶、阮、箜篌、古筝等民族乐器。乐团成员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演绎了五首精彩曲目。在乐曲《愁空山》中,不同音域的竹笛让听众仿佛置身于绵绵不断的秦岭间,不断攀爬探索。作品《青青思念》则画风一转,以管弦乐器的婉转乐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思念之情。《九儿》则是一首影视剧的经典配乐,细腻的二胡声和嘹亮的唢呐声相互配合,牵动人心。

乐团表演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中央圆厅进行,厅内的LED屏幕光影为演奏带来沉浸式的视觉效果,民乐与电影的结合实现了艺术形式的跨界对话,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中央音乐学院大二学生毕友恒在作品《九儿》中进行了一段二胡独奏部分的演奏。他表示,此次演出和观众的距离非常近,加上四周环绕的屏幕,让演出有身临其境之感。“《九儿》是一首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协作的作品。这首作品是根据电视剧《红高粱》插曲重新编创的,作曲家运用了非常多的现代作曲技法,将二胡与民族乐器结合在一起,是将民族音乐与影视作品配乐相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今天很开心跟着学校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进行表演,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观众,也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中国的传统乐器。”参与古筝演奏的俞骁函说道。

青年竹笛演奏家、寻梦人乐团创始人韩常发说:“此次能够受邀前来欣赏这次演奏表演非常荣幸,乐团表演的十分优秀,希望这类的演出活动可以多一点,让更多人了解民乐,感受民乐魅力。”

首日的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学生乐团的小乐手来到现场欣赏演出。在乐团中负责中阮演奏的三年级学生佟歆懿告诉记者,中央音乐学院的乐团演奏得非常自然,配合得也十分默契,值得学习。“我尤其喜欢第一首《龙腾虎跃》。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乐器是鼓,这种乐器一般都是作为配合出现,很少听到这样作为主旋律出现的乐曲。”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介绍,艺术实践周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传统艺术实践活动,很高兴可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和音乐就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这次艺术实践周,我们把学生带到这里直接和观众面对面,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音乐是如何和观众产生共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章红艳表示,今天作为首场演出,为大家带来了配置完整的民族管弦乐团表演。在未来,活动还将带来管乐、弓弦乐、打击乐等专场演出,表演形式十分丰富。“在演出中,我们也会做一些乐器介绍,让大家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能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更多的认知。”

记者了解到,在未来几天,中央音乐学院还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带来管弦乐、打击乐、弓弦乐、“古琴雅集”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5场演出活动,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分享给观众。本次活动也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重要部分。中国电影博物馆创新推出“感悟光影之美”——影博校园行系列活动,邀请12所首都高校师生代表体验光影与旋律交织的魅力,发挥博物馆“大学校”作用,为高校师生搭建集才华展示、学习提升与电影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