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倩
5月25日晚,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里,大幕三次开合,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是无法被一整天的阴雨熄灭的热情。所有掌声都属于台上远道而来的莫斯科大剧院首席舞者——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她站在舞台中央,面对镜头与赞美,光芒闪耀。
被观众盛赞为“美神”的扎哈洛娃是当代最杰出的芭蕾舞者之一。5月24日至26日,扎哈洛娃连续3天登台北京艺术中心,“MODANSE”舞蹈专场融汇芭蕾与时尚,别具一格,尽态极妍。每一次足尖起落、呼吸舒展,扎哈洛娃都举重若轻地流露出深厚而精湛的艺术功底,一代巨星的传奇光彩将从此镌刻进城市副中心的演艺历史中。
舞台之外的扎哈洛娃。
《香奈儿传奇》剧照。本报记者方非摄
现场两部舞蹈作品精彩绝伦
灯光亮起,舞者们站成一排,携手起舞,用流动的肢体织成复杂变化的线条。“MODANSE”舞蹈专场以《宛若呼吸》开篇,亨德尔《e小调第四组曲》的乐音如珍珠般坠落,音乐的律动与舞者的呼吸彼此呼应。《宛若呼吸》没有具体情节,但编舞毛罗·比贡泽蒂的创意相当高明,独舞、双人舞、群舞巧妙连接,环环相扣,许多动作都是舞者们首次尝试。他们以强大的控制力精准运用身体的起承转合,停顿的瞬间常如雕像,又有几何一般的抽象与精巧,其中的微妙氛围需要观众捕捉揣摩。
下半场,线索更加明晰的《香奈儿传奇》上演。一束灯光洒落,扎哈洛娃身着香奈儿品牌的经典套装静坐于舞台一隅,沉思追忆。精简的篇幅在黑白两色的基调里展开,一手缔造了时代风尚的嘉柏丽尔·香奈儿道出她的名望、爱情、孤独与永恒。扎哈洛娃举止优雅,但波澜不惊的气度下,无论技巧还是情感,她都拿捏得张力十足。大胆创新的勇气、永失挚爱的痛苦、从不熄灭的灵感……短短一个小时,扎哈洛娃带着观众走进香奈儿的半生起伏,最终,香奈儿的照片浮现于舞台中央,投来回望的一瞥。那一刻,两位杰出的女性隔着时光的长河灵魂共鸣。
快访“中国观众比台上的我们还要有激情”
“其实,我觉得自己和香奈儿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扎哈洛娃打趣说。演出前几天,她抵达北京排练走台,在下榻酒店接受采访时,扎哈洛娃梳着低低的马尾,一双灰蓝色的眼睛美丽深邃,从外表上的确看不出与香奈儿有太多重合。她坦言相告,筹备《香奈儿传奇》这部作品时,作曲伊利亚·杰姆茨基、编舞尤里·波索科夫、导演兼编剧阿列克谢·弗兰代蒂等一众主创都很忐忑,音乐、编舞无不从零做起,“没有人知道会呈现成什么样子”。扎哈洛娃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她去巴黎参观香奈儿的故居,翻阅影视和书籍资料,学习香奈儿的坐姿、站姿、一举一动,去找寻、靠近她的芳踪。
“在香奈儿所处的时代,她彻底改变了女性审美,把女性从一些束缚中解放出来。”扎哈洛娃说。这样的革新,显然需要胆识与信念予以支撑,这份“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投入”,是扎哈洛娃自觉与香奈儿在性格上的一大契合。几十年的舞蹈生涯里,作为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国家奖桂冠得主,她荣誉满身,中国观众见证了她在舞台上留下的许多高光瞬间。“我第一次来北京是20多年前。”扎哈洛娃回忆,这些年里,台下注视着她的目光已经换了一代人,现在的观众充满活力,“很多时候,他们比台上的我们还要有激情。”
刘女士正是一位全情投入的观众。谢幕时分,她为扎哈洛娃鼓掌喝彩,嗓子都哑了,然后又在朋友圈里附上票根与节目单的照片,继续写“小作文”分享感受。为了这场演出,她提前一个月买票,演出当天中午,就冒雨从海淀区的家里开车赶到北京艺术中心。还有许多观众像刘女士一样不吝赞美,他们用热情的喝彩不断揭开已然拉合的大幕,把汹涌不绝的掌声一次次抛向惊才绝艳的扎哈洛娃与全场舞者。
“北京的变化非常大。”扎哈洛娃感慨。几年不见,崭新的北京艺术中心拔地而起,初访北京艺术中心,扎哈洛娃觉得漂亮而震撼。她与北京之间的故事仍待书写,一些可能性已经埋下伏笔。不久前,扎哈洛娃与丈夫、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在上海同台演出了作品《足尖情弦》,但有些遗憾的是,由于瓦汀·列宾的行程安排,这部作品未能来到北京。《足尖情弦》里,舞蹈与音乐彼此成就,“北京有很多水平出众的乐团,从前我们有过很好的合作,未来,我很想带着《足尖情弦》来北京,与这里的同仁合作,与观众见面。”扎哈洛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