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润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上,没有演员,也没有布景,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多媒体屏幕。充满电影质感的放映画面中,扮演成莎翁笔下人物的中国演员们,在以数字科技创造出的恢宏舞台上,演绎世界经典名剧。6月3日,由国家大剧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以及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三大行业领域巨头联袂呈现的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盛大首映,带给现场观众的不仅是一部独特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次来自数字虚拟技术与戏剧、电影艺术深度融合的冲击与思考。
XR数字戏剧《麦克白》剧照。
XR数字戏剧什么样?
XR是Extended Reality的缩写,意为扩展现实。XR戏剧就是把扩展现实的科技运用到戏剧中。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导演慕峰用“一部没有舞台的戏剧,一部只有舞台的电影”来形容这部作品,意味着用数字科技替代传统实景舞美,用电影蒙太奇重新解构戏剧的表演空间。
影片开场,麦克白抱着死去的麦克白夫人缓缓走向巨大的女巫雕像,镜头随炸裂的雕像推向黑色的深渊;女巫们从黑色大地深处蠕动苏醒……电影蒙太奇时空与戏剧舞台视觉不断切换;高悬的手,猩红的球,王座与雕像碎片,谜一样的宫殿,拉长的阴影……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多重象征意蕴的舞台设计全部由数字技术生成,创造出一种虚实结合、恢宏震撼的诗意效果。经典的故事和台词,现代的技术和效果,赋予了莎士比亚名剧新的生命力。
开放性的结尾则更具当代性:麦克白走下舞台,史诗感的戏剧现场瞬间如电影《黑客帝国》一样,第四堵墙坍塌,一切袒露于祛魅后的XR环幕的网格线,现场拍摄的工作人员带来强烈的“间离感”,让观众产生更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据介绍,XR数字戏剧《麦克白》从筹备到杀青历时两年,经过了4次大规模的推翻重拍,从表演形式、剧本创新、服装道具、数字虚拟场景呈现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融合创新。拍摄过程中,通过XR技术动态追踪获取演员与虚拟场景的实时交互,且实时渲染输出虚拟场景与演员真情表演相融合的画面。通过虚拟场景的即时生成和调整、虚拟摄影机和追踪系统的融合应用,制作团队能够高效灵活地完成制片工作。此外,虚拟场景的可重复利用也具有传统舞美无法比拟的特性。
为什么要做XR数字戏剧?
戏剧在新媒体数字时代该如何发展?戏剧是否能走出剧场,有更多的传播途径?XR数字戏剧《麦克白》编剧赵妍表示:“我们创作这部作品,就是希望用自己的审美理解和独特表达,借助最强的技术作为想象力的翅膀,去辅助表达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XR数字戏剧《麦克白》,不仅是对莎翁不朽经典的现代演绎,更是对戏剧数字化的一次先锋实践。”该剧导演慕峰认为,传统戏剧的数字化通常是用电影的形式记录和转播,这种方式不是在帮助戏剧,而是在毁损戏剧。因为戏剧是给现场观众看的,观众和演员有一定距离,所以演员的台词、表演、形体都可能比较夸张。如果直接用镜头拍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会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到不真实,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这样反而会对戏剧造成损害。因此,XR数字戏剧未来将结合戏剧和电影各自所长,通过镜头语汇让戏剧走出传统剧场,进入影院,进入新媒体端,让更多人去接受这种新的艺术形态。
如何看待XR数字戏剧?
由于“XR数字戏剧”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舞美,舞台视觉效果全部由数字科技生成,因此有人开玩笑称“数字戏剧首先会砸了舞美设计师的饭碗”。有意思的是,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的主创基本是舞美专业出身,他们都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极为开放和支持的态度。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杏林提出,“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的就是戏剧,这说明有关戏剧和影像结合的探索与创造,从来没有停息。”中国国家话剧院灯光设计师邢辛表示,XR数字戏剧赋予了灯光更多的游戏感,还有更多可以探索的可能性。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科栋提出了更深的思考:“数字戏剧在艺术探索和商业性之间还要寻找更多平衡,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新的观演形式?需要创作者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任冬生认为,XR数字戏剧从戏剧的样式创新、舞台空间、表演调度以及视觉呈现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探索。
著名编剧王宝社用一句话概括XR数字戏剧的意义:“让戏剧插上电影的翅膀,让影迷走进经典话剧剧场,让我们的舞台延伸生长,扇起翅膀。”
也有不少观众表达了对戏剧与科技结合的更多反思。资深戏迷南大春认为:“文艺创作中使用新技术或新概念,应该建立在对原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只是浅层次地尝试用技术来呈现世界经典戏剧作品,不能带来真正从形式到思想上的革新与突破,难免会让人有不满足之感。”
对此,该剧主创团队表示,《麦克白》作为第一部XR数字戏剧只是刚刚开始,目前各方面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之中。“希望今后能够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戏剧创新带来更加影响深远的驱动力,打破传统戏剧创作瓶颈,推动全新业态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