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应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邀请,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派,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音乐人孙涛带队,于2024年6月15日至19日赴丹麦,在哥本哈根市政广场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声音:二十四节气》”的演出,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丹麦观众带来了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意境的沉浸式视听享受。
本次系列演出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文化主线,精选原创曲目及经典乐曲。6月16日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的演出,舞台搭建因地制宜,以“古老”和“线条”为关键词,用古老的市政厅大楼为背景,褐色的幔布与大楼色彩融为一体,幔布随风飘荡,动静结合。演员的竖条纹服装与台阶在视觉上形成了特殊的线条美。同时巧妙的将报时钟声纳入其中,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演员们身着参照敦煌壁画和唐代名画作中初唐和盛唐时期的妆造用竖箜篌、箫、笙、中阮、竹笛、琵琶、唢呐、二胡、打击乐和埙等中国传统乐器进行编制,以音乐语言演绎和展现民族音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历史经典画面和韵律跨越时空带给了丹麦观众,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演出中邀请了丹麦当地音乐家们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刹那间,不少侨胞热泪盈眶,本曲结束后现场给与了热烈的掌声。
演出获得了哥本哈根当地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演出现场气氛浓烈,观众主动加入到演出队伍,在互动中表达了对本场演出的独特感受,共同奏响中西文化交流的和谐乐章。
6月17日在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的演出分为天道、地道和人道三个篇章。天道中,随着二十四节气背景视频的转换,中国音乐家依次演绎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二十四个节气音乐作品,让丹麦观众通过音乐,感受到了四季更迭,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体验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中国价值。
地道和人道中,中国音乐家邀请来宾在五行色背景幕布中间席地而坐,以不同音色的乐器来演绎木火土金水五行元素,请来宾体验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特别是通过颂钵和击罄的金音,带领观众在一呼一吸间感受音乐疗愈的神奇魅力;在鼓声中,还邀请来宾参与击鼓传花游戏。本场演出中,中国音乐家变装为新中式造妆风格,体现当今中国社会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的临时代办秦杰、文化参赞梁斌、丹麦皇家乐团资深音乐家、丹麦国防军乐协会主席Michael Justesen、皇家乐团资深音乐家Martin Cholewa、著名丹麦诗人Niels Hav、钢琴家Christina等当地知名艺术家都抵达演出现场聆听。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临时代办秦杰在致辞中提到,希望通过音乐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一种美好和幸福,来促进中丹两国间的民心交流。
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参赞梁斌表示,这场音乐演出高度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体现了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生息的场景。
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郑文主任也在讲话中提到,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一直秉承“天人合一——依顺大自然韵律而生息”的理念,找寻中丹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
丹麦观众也在互动中表达了对本场演出的独特感受。其中一名叫莎莎的丹麦女孩看完表演后,感慨万千,并用中文说到“听着这音乐,我的心被打动了,这乐曲实在太美啦!”。
“中国声音:二十四节气”丹麦演出团团长由该项目总策划孙涛先生亲自担任,他表示,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离不开各个单位的支持,也是台前幕后人员共同的努力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结束了十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哥本哈根,总导演周默女士就连同演员张浩、赵瑀、朱可欣、刘心茹、付聪莹、刘姿辰、李泉颖拉起了沉重的道具,直奔舞台进行彩排。凌晨两点归来,六点又起来化妆。殊不知,那只是当地时间,加上时差,他们已连续工作36小时。
时间紧、任务重,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竭尽所能,侨胞们守望相助,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天气、现场设备设施、电力等困难。中心郑文主任除了担任主持人和翻译,还亲自上手搭建舞台。中心马成焃秘书,工作作风严谨,尽职尽责,在他的保障下,每场演出得以顺利进行。丹麦·丹中融合会长杨慕君女士以及首都哥本哈根前代理市长、现任丹麦国家法院副法官鄢爱华女士等人也在筹备期间和演出现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丹麦皇家》杂志等当地媒体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台前的演员技惊四座,以千年历史的中国乐器奏响了中国声音。幕后的人员兢兢业业,几十个小时的连续工作依然状态饱满。更多的幕后英雄同样创造了贡献,在此无法一一致谢,将以“中国”两个字来代替!
“中国声音:二十四节气”从2022年摩卡艺术中心的“春分”,到2023年798国家艺术基金演出的“秋分”,再到2024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的“夏至”,将不断探索海外舞台,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力量。
(文中照片拍摄/提供来自: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DKIF、郑文、张浩、周默、孙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