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名家

武凌云:四十载演绎关公情

发布时间:2024-07-10 09:25:27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武凌云与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互动朱萌摄

郭志清本报驻山西记者朱萌

6月22日凌晨五点,距离去山西师范大学讲课还有5个小时,国家一级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早已起床开始收拾。七点整,他和搭档们出现在教室,提前检查场地是否足够在演出时舞动那把沉重的青龙偃月刀。

千百年间,关公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武凌云扮演关公已有四十载。出身梨园世家的他,自小便在父母和长辈的熏陶下学习戏曲,12岁开始跟团。1985年,21岁的武凌云开始排演关公戏《古城会》,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武凌云的父亲武忠是晋剧舞台上关公形象的开创者,母亲阎惠贞是首位女性关公扮演者,两代人三关公一度成为梨园佳话。

为了演好关公,武凌云熟读有关三国历史的书籍,借鉴老一辈艺术家和兄弟剧种的关公戏。出差时但凡遇到关帝庙,他都会仔细揣摩,把塑像、壁画乃至各类文物中出现的关公造型记录下来,融入自己的表演。通过不断积累,武凌云刻画的关公栩栩如生,从“半眯凤眼”到青龙偃月刀的40多种刀法,每招每式都有出处。

等待讲座开始的时间里,他又照着记忆里关帝庙塑像的样子,端起架势,对着镜子虚捋长髯,威风凛凛。武凌云说:“以忠义仁勇著称的关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舞台上的关公应是帅气、霸气、神气、威气兼而有之,带给观众一种艺术美。”

虽然先天条件好、身材高大魁梧,但为了突出关公的威武形象,武凌云本就闷热沉重的关公戏服下还穿有厚厚的棉袄马甲。近40斤的戏服刚换完便是一身汗,演出结束衣服更是能挤出水来。

在晋剧《古城会》《华容道》《单刀会》中塑造关公形象之后,2018年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编晋剧《关公》上演,第一次将关公的一生全景式地呈现于舞台。2019年10月,晋剧《关公》选段《千秋关圣》受邀前往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武凌云扮演的关公第一次亮相海外。

“关公在海外华人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那次传统戏曲借关公形象走出去,反响特别好。”武凌云说,这让他意识到戏曲文化和关公文化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助力晋剧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武凌云常以关公扮相亮相、演出。通过文化交流、旅游推介、文化惠民等形式,他走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走进田间地头、学校和企业,通过关公这一为人熟知的角色讲述戏曲故事、山西故事。

上午九点半,山西师范大学学生陆续进场。十点整,哒、哒——哒!三声起板后,武凌云披挂戏装,一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手捋髯,缓缓入场。台下学生为之一振,立马送上热情掌声。伴着雄壮的音乐,他一招一式,气势十足。

为打动学生,武凌云还与时俱进,加入众多流行元素吸引年轻观众。比如在讲座中,他会俏皮比心来制造“反差萌”,还会以竞猜、抢答赢奖励等形式科普戏曲知识,戏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这让武凌云感到振奋。

关公角色之外,武凌云还参与创作并主演了新编革命历史晋剧《续范亭》、革命现代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等。为丰富晋剧的表现手段,武凌云博采众长,远赴四川拜师学习川剧变脸,研学山西原生态民歌。

戏里戏外,武凌云秉持“学关公、做关公、演关公、悟关公”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了业界“晋剧活关公”的美誉。

他表示,要立足关公“仁义忠勇信”的品质,继续在人物形象、艺术创新及呈现形式等方面深耕细作,让晋剧艺术、关公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