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太原师范学院编创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新作《太行大合唱》在山西大剧院正式公演。众所周知,《黄河大合唱》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因其特殊分量与文献价值,1992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在2019年该作问世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和全体师生汲取了创作灵感,编创出交响合唱《太行大合唱》,表达对经典的学习与致敬。
《太行大合唱》分为序篇和“不屈的太行”“父辈的太行”“奋斗的太行”“追梦的太行”四个乐章及尾声,总体结构与章节布局严谨工整。全篇用经典歌曲首尾呼应,序曲后、尾声前插入原生态民歌手演唱的“太行山呀嘿,高呀高呀嘿”,匠心独运。音乐中既有对太行风骨的赞颂,又有对三晋大地形貌的展现。太行英烈和劳模个人事迹、太行军队与百姓的群体形象,无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乐章中的三首歌曲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儿女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混声合唱《向北方,上太行》开门见山,历史的深邃厚重与抗战的群情激昂交织更迭;男声小合唱与混声合唱《我们听到了游击队歌》在多声部的重叠穿插中,经典老歌作为清晰的“背景”,新创词曲与之呼应,仿佛可以听到当代青年与前辈战士穿越时空的交流对话;《打了多少漂亮仗》是一首快节奏的进行曲式,为作品平添一抹欢欣鼓舞的色彩。
第二乐章包含一首童声女声合唱《红星杨》、一首女声独唱《父亲》,前者以高耸挺拔的植物比喻信念坚定的人物,从而升华到世代传扬的太行精神。后者为该乐章的主打曲目,这是“父辈荣光”的核心解读、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的心灵之歌。歌曲所承载的情感内涵超越了父女之情,引发了观众更为深广的共鸣。
第三乐章的三首歌曲,音乐语言亲切而淳朴,是全篇最富三晋乡土风韵的作品。女声独唱与混声合唱《山西好风光》与歌唱家郭兰英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异曲同工且新意迭出;混声合唱《这条路,这双手》则讲述了全国劳模申纪兰带领乡亲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动人故事;男声独唱《三晋风华》犹如民族歌剧的大段咏叹调,起承转合荡气回肠。这一乐章在管弦乐队里运用竹笛、板胡两种民族乐器领衔,其天然的韵味为全剧增色不少。
第四乐章由混声合唱《太行礼赞》和男女声领唱与混声合唱《携手追梦路》两首歌曲组成,展现了新一代共产党人与山西人民心连心,其音乐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注重高度、宽度与深度。
尾声《太行颂》是作曲家王立平1984年为电视片《太行丰碑》谱写的主题曲。将此作置于大轴之位,可见编创者的用心。编创者们希望太行精神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中代代相传,同时借此向前辈艺术家致敬。牛宝林一登场,全场掌声雷动,这位闻名遐迩的歌唱家虽年逾古稀但宝刀未老,他并未模仿原唱版本,而是将自己的理解与表达融入其间,歌声嘹亮情感真挚,音乐与文辞的处理分寸合度,充分展示了艺术的魅力,赢得全场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太行大合唱》全篇在乐章之间穿插了《一条悠长的山脉》《女儿的记忆》等四段配乐诗朗诵。用一位老人的讲述、一个女孩的聆听,配以优美动人的钢琴音乐。四段音乐分别对应《红星杨》《父亲》和《三晋风华》《太行礼赞》四个主题,根据朗诵者的情绪起伏和节奏,现场即兴演奏。
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为新作《太行大合唱》提供了可资学习的范本。如果说经典《黄河大合唱》是以母亲河的“水”为模本创作流传,新作《太行大合唱》则以英雄山的“山”树碑立传。
《太行大合唱》有山西的味、太行的魂,整部作品与山西文化、太行文化和太行精神紧密相连。作为一所综合师范院校,太原师范学院自主创排这样一部大型情景交响合唱作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作为交响合唱,合唱足够分量,如果在交响性上进一步加强,这部作品将更有感人的力量。
(作者:陈志音,系《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8/30/nw.D110000gmrb_20230830_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