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簧管演奏教程》作者尹余洋

《单簧管演奏教程》(尹余洋 著)
两年构思,几易其稿。2015年12月21日,由中华全国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单簧管(萨克斯管)学会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尹余洋老师创作的《单簧管演奏教程》正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一本教材,《单簧管演奏教程》本着理论与演奏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零基础开始循序渐进。从音高与节奏两大知识点入手,把单簧管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分成了若干的章节,每节都围绕着其中一两个知识点展开练习,所学内容十分清晰明确。相信《单簧管演奏教程》的出版发行,一定会给单簧管教师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都带来极大方便。
《单簧管演奏教程》的作者尹余洋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音乐教学与理论的研究,著有《音乐基础理论教程》、《单簧管演奏教程》、《萨克斯管演奏教程》、《音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等多部经典作品。借此《单簧管演奏法教程》发布之机,尹余洋老师也对部分音乐学习方面的问题为广大读者作了回答。
问:您创作这部《单簧管演奏教程》的初衷是什么呢?
答:为了让单簧管的教学和学习更加简单方便。随着学习单簧管人数的不断增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市面上现有公开出版发行的书籍多是以单簧管曲集为主。尽其中管不乏莫扎特和韦伯等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有着如卡瓦里尼和罗塞等前辈的经典练习,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想驾驭这些音乐还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有的书籍以“教程”来命名,但多数仍然存在着起点过高,知识点划分不清,章节衔接混乱等问题。以至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感到混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糊涂。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更不清楚接下来还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本教程的编写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簧管演奏教程》从实际出发,不仅适用于教学,同样适用于自学。
问:怎么样才能保证单簧管学习快速进步?
答:多练习,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习”是两个字“学”和“习”组成的,其中“学”占一半,“习”占一半,按百分制来说是各占50分吧。很多人都注重了“学”,忽略了“习”, 而这个“学”是由老师和学生配合完成的,说白了就是把老师嘴里说的记在学生的脑子里,这一步即便全都记住了,那也仅仅是完成了“学习”的“学”,仅仅能拿到50分而已,仍然不及格。成所以,一定要课后“习”,把“学”的过程中领悟的东西用“习”去体悟,这样才能拿到剩下的50分。因此“学”与“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论语》开篇就告诉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问:为什么有的学生感觉自己会了,演奏的时候还是问题百出?
答:很简单,知道不等于做到。好比所有人都知道篮球要投进篮筐才能得分,但是不经过训练是投不进去的,或者说和训练过的职业球员相比命中率是差很多的,其实说到底还是前面讲的“学”与“习”的关系。
问:现在的学生都很注重考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为了学习可以去考级,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为了考级去学习。我见过很多学生为了考级,用背诵式的记忆,机械的方法去学习,这样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学习音乐的意义。我见过很多考过九级、十级的学生,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大小调音阶,甚至给他拿来一首五级水平的陌生乐曲都不能独立演奏,这样的九级、十级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学生坚持要求,我很少让我自己的学生参加考级。考过的级别代表不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但可以为一些主动性稍差的学员制定学习的目标,锻炼学生舞台演奏的心理素质,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有意义的。
问:如果不参加考级,那怎么样才能知道学员的演奏水平呢?
答:学生的真正水平,并不在于考了几级证书,而是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陌生乐曲的能力而决定的。这时你能独立完成几级的乐曲,你就相当于几级的水平。
问: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走艺术类特长生的路线,拿到十级的考级证书升学加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我不知道你这个消息是哪里得来的,我也见过网络上一些类似的报道。但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至今为止我并没有见到过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考级可以作为升学加分依据的文件。相反,我倒是见过教育部印发的社会艺术考级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等相关文件。
问:一般多大的孩子适合学习单簧管?
答:一般要8—10岁换完门牙再开始学习,如果有的学生换牙较晚,那至少换牙期间应该停止或减少练习。如果具体点的数据那就是双手手指在自然弯曲并张开的情况下,食指和小指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小于9厘米吧。太小的学生我不太建议学习,如果太小的学员想学习,那可以先学习钢琴吧,等大一些了再改学单簧管也会比较容易。
问:您对教学中是否需要做示范演奏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答:我建议一些学员以及学员的家长朋友们,不要从老师能否做示范演奏这一点来判断其水平的高低。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个老师水平再差也不至于让“外行”看出了破绽。教学与演奏根本就是两码事儿,优秀的教育家不一定是好的演奏家,相反好的演奏家也不一定是优秀的教育家。就像某位球王一样,运动员时代的他可谓是登峰造极,但教练员时代的他却相对平淡很多。其实示范演奏是最简单的教学方式,但我个人不认为它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相反,我倒是认为示范演奏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方法。因为人都具有模仿能力,尤其是小孩子模仿能力更强。如果你一开始就给他做示范演奏,他听过之后就什么都不思考了,直接按照老师演奏的感觉去练习了,这样很不利于识谱能力的提高,甚至很多学生学了2、3年,还不能独立识谱演奏,这可能和平时老师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过多的示范演奏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我不提倡,甚至很反对。
问:那您认为用什么方法能更能科学有效的教学呢?
答:要尽量的用语言去讲解,然后学员通过你的语言去自行理解,根据他的理解来演奏乐曲。这时老师再根据学员的演奏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来判断学员是否正确的领悟了自己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学习音乐会开发智力,锻炼思维,那么这个教学的过程正是关键的一步啊。
问:在您看来学员要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呢?
答:首先德行要好,这是一切的根本。演奏技巧可以不做示范,但老师的言行一定要起到示范作用,这叫做言传身教。其次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师者的作用是“授道解惑”。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本身对一些问题都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那么他如何为学员解惑呢?
问:选择一个好的老师,是否是学好的保障?
答:是的。一个好的老师固然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有一个好的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前面我讲过了,师者的作用是“授道解惑也”。如果学生是一条小船,那么老师就是岸边的灯塔。灯塔只能起到为小船指引方向的作用,但究竟什么时候小船能靠岸,还取决于它自身的动力。它是电动力?还是柴油动力?还是靠脚踏手摇?亦或者是丧失了动力,那么再明亮的灯塔为它指引方向也是无济于事,只能随波逐流了。
问:平时多看一些演出或是影音资料是否对学习音乐有帮助?
答:当然会有帮助。多听多看自然会起到对音乐认识的提升,对音乐感觉得提升,对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不要演奏哪首乐曲就专门找哪些资料来听,不仅不要这样做,相反我建议更要回避试听自己正在练习乐曲的相关影音资料。因为学员接触一首陌生作品,直接拿来资料去听,那么就起不到自己对作品分析理解的作用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变成了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因此,应该自己先尽力去分析作品,至少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演奏水平。这时我们再去参看一些其他演奏家的影音资料,取其所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集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