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大号水壶不离身 挥汗如雨成日常

昨天上午,明晃晃的太阳烘烤大地,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排练厅里,演员们在跳跃、旋转、飞舞……距离原创舞剧《巍巍正阳》在保利剧院的正式公演还有一周时间,一批优秀的年轻舞者正在加班加点挥汗排练。

多国戏剧名作相聚“拾载有戏”

7月6日至12月6日,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再启大幕。昨天,戏剧季举行发布会,邀请多位参演剧目主创分享作品亮点。

关空调“偷天时”跟恩师练苦功

盛夏的北京,酷暑难耐,热浪滚滚。然而,北京京剧院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各个排练厅都有剧组在紧锣密鼓排练。

当“川菜”遇上“粤菜”“热辣滚烫”的火锅交响在大湾区奏响

火锅,是巴蜀地区的美食符号。热辣滚烫,是四川人民的性格象征。当川辣遇上粤式鲜美,会碰撞出怎样的音乐火花呢?6月16日晚,四川交响乐团来到珠海,带着他们的“火锅交响”,开启了在大湾区的巡回演出。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首映

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中国国产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6月15日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映。

现代京剧《老阿姨》在京首演,再现龚全珍“如荷”人生

“献出莲藕方倒下,留下这清雅洁白美好一生……”随着演出大幕缓缓落下,龚全珍女儿甘公荣眼含热泪,“感谢国家京剧院用这么好的作品诠释‘老阿姨’的故事,让更多观众了解我们萍乡,爸爸妈妈一定很欣慰。”

祖宾·梅塔率“亲兵”归来

2023年11月,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威尔第歌剧《阿依达》迎来了第三轮震撼演出,尼罗河畔的爱情悲歌、气势磅礴的凯旋庆典、震撼华丽的舞美制作、众星云集的实力唱将……缔造了首都舞台上的又一盛景。

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开幕

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日前在民族剧院开幕。今年艺术季首次与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牵手”,接下来两个月,将推出21场活动,10个国家和地区优秀演出团体、北大清华等16所知名高校、32家科技园区和知名科技企业共同参与。

“小镇有戏”给乡村旅游添把火

最近,红火热闹的“乡村戏剧季”在密云区溪翁庄镇上演。市级专业演出团体来到乡村田野、集市街道、农宅小院演出,成了当地文旅新亮点。

守正创新是京剧艺术现代化正道

2023年12月,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在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一出新编戏演出四场几乎满座,实属不易。

民歌传情 世界聆听 外国青年领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魅力

6月15日,张家界天门山脚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盛宴。来自全球49名外国选手齐聚一堂,参加第二届“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故事会。

《但愿人长久》致敬逝去的传奇

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年代剧《但愿人长久》以邓丽君的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邓丽君从眷村女孩成长为一代歌后的励志故事。

世界花儿·多彩岷州!千年花儿即将唱响世界

2024岷县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将于6月20日晚开幕,节会期间将举办“风味岷州·美食盛宴”岷州特色美食推介、“多彩岷州·风物集锦”——岷县洮砚和剪纸艺术展等活动。

新编京剧《齐白石》: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新编京剧《齐白石》演出时长约2小时15分钟,不长不短,正好。之前我参加了两次剧本研讨,看戏时发现又有了比较大的改动。可以看出,北京京剧院对这部剧用心极深,下了很大功夫。

“绽放时光”音乐季收官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主办的“绽放时光-202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完美收官。

吕绍嘉执棒演绎“马勒三”

6月15日和16日,指挥家吕绍嘉携手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带领近200人的庞大阵容,连续两晚上演了“马勒三”这部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新编现代京剧《老阿姨》首演

6月15日,国家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老阿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该剧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为创作原型,讲述了龚全珍秉持共产党员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用爱践行教书育人、服务人民的人生故事。

话剧《完美陌生人》:手机“炸弹”引爆人性痛处

6月13日至16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完美陌生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场充满黑色幽默的“手机版真心话大冒险”,既荒诞讽刺又紧张刺激,让台下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触目惊心,窥见他人生活的同时,也审视自己的世界。

中国音乐学院迎校庆复排歌剧《原野》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作为该校建校60周年的首推大剧,在中央歌剧院首演。在著名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的执棒下,高鹏、尤泓斐、薛皓垠、郝苗等该校教师、杰出校友、优秀学生共同登台,让这部经典之作再焕光芒。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时隔4年重返北京

6月12日至16日,时隔4年,耳熟能详的旋律被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原汁原味地带回了北京舞台,6场“神圣与荣耀”音乐会连续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上演,场场反响热烈。

《九歌》舞出瑰丽的东方神话

近日,青年舞者胡阳根据屈原同名诗作执导的舞蹈诗剧《九歌》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用高难的舞姿、浪漫的想象,张扬着年轻一代舞者的文化情怀和对传统美学的深深致敬。

让传统戏曲焕发新彩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红氍毹上的舞袖歌弦,摇曳翻飞的如练水袖,余韵绵长的声腔戏文,精致典雅的华服严妆……

京味儿话剧《坤伶·元年》展现京剧人的坚守和求新

作为2023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味儿话剧《坤伶·元年》将于6月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演并开启全国巡演。

北京人艺院庆同时上演《张居正》等三部话剧

为庆祝建院72周年,北京人艺6月12日晚同时上演《张居正》《长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三部中外作品。

北京人艺72周年 青春人艺何以青春

历史上,北京人艺从1958年到1985年的6期学员班,浸润着从院校中学不来的烟火气,传承着要演人不做作的院风,支撑起人艺舞台以及影视领域的半壁江山,更续写着“青春人艺”的脚本。

锦云大叔辞世 剧作长留舞台

昨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二任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于6月13日早晨8时11分在京病逝。

曲尽其妙:中国戏曲之美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是中国城乡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的表演艺术之精美,演出剧目之丰富,观众普及面之广大,都是世界所罕见的。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守护中国音乐文化记忆

盲人阿炳去世前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新疆老艺人吐尔地阿洪生前演唱的全套十二木卡姆、从黄土高原河曲收集来的1500多首民歌……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在京开幕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暨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11日在北京民族剧院开幕。

用琼剧倡清廉气、颂君子风

由海南省琼剧院精心打造的清官嘉言懿行系列琼剧《王佐》《邢宥》《张岳崧》近日在海南戏院首演。

戏曲新剧目:“急就章”也要出佳作

我国通俗文艺往往具有历史层累性的特点,也就是一个故事母题历经千百年来代代改造、演绎而最终成就经典。《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府演义》《西厢记》《牡丹亭》等艺术经典无不如是。

音乐创作岂可“自我AI化”

AI(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说“感谢”,有人说“威胁”,也有人“无所谓”。但不管是“正”的情绪,还是“反”的映射,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在把新技术应用在传统行业或领域时的一种思考。

音乐剧“国潮热”如何避免同质化

近年来,我国音乐剧市场亦呈现出异常火热的国潮趋势,充满中式浪漫的国风作品频频出圈,吸引年轻创作者纷纷将目光回溯。

大型实景演出《遇见·哈尔滨》上演

6月10日,大型实景演出《遇见·哈尔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上演。《遇见·哈尔滨》的江上大舞台依松花江而建,演出融合情景剧、歌舞、杂技、水上表演等表现形式,结合水幕、火秀、打铁花、激光等舞台特效,打造绚丽的视觉盛宴。

12小时戏剧体验展现青春人艺

2024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2周年。“70周年院庆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今后的人艺应该怎么走。”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说。对这座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时期的戏剧圣殿来说,“年轻化”显然是一大着力点。

18台演出亮相第九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

记者从中国曲艺家协会获悉,由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6月3日至10日在江苏苏州举行。活动汇集了全国12家苏州评弹表演团体的18台演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苏州评弹艺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

张艺谋电影《满江红》将被改编成同名舞剧

2023年年初,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满江红》以超45亿的票房成绩领跑贺岁档。如今,身为北京舞蹈学院荣誉教授的张艺谋将电影《满江红》的舞蹈教学改编版权无偿授予北京舞蹈学院,这部电影作品将被改编成同名舞剧搬上舞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何以常葆青春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昆曲的巅峰之作。2004年,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为演出班底,集结了各地艺术精英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一经问世即形成演出热潮,广受赞誉。

港芭“爱丽丝”将登北京舞台

近日,香港芭蕾舞团公布了2024/25舞季的演出安排。2024年11月,港芭将开启北京和澳门巡演,其中,原创舞剧《爱丽丝梦游仙境》将登台国家大剧院。

京沪梅派名家齐聚 梅韵流芳唱响上海

6月7日至10日,北京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同台切磋,京沪梅派名家齐聚天蟾逸夫舞台,为沪上观众奉上6场梅派经典剧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