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梦中国》文艺晚会 杨连海 摄

苏红在七台河新建矿演出 张景义 摄

博林和徒弟春吉在表演小品《欢歌笑语》 张景义 摄

话剧《格桑花》 张景义 摄

呼拉圈公主金琳琳 张景义 摄

杨竹青在山西西山煤电公司慰问下井矿工 张景义 摄

全总文工团在生产一线慰问演出
追寻那些温暖的记忆——全总文工团“文化送温暖”五周年记录
题记
舞台上的灯亮了
那是我真诚的脸庞
台下的笑脸印证着
我激情的奔放
面对千千万万职工
我忘却了自己的疲倦
只愿用温暖的情怀
呵护最最珍爱的人
翻山越岭
风雨兼程
做你文化家园的守护者
——摘自一位演员的即兴创作

网络直播: 全总文工团大型歌舞演出《追梦中国》亮相
2014年12月29日18时30分许,乌鲁木齐正飘着雪花,气温跌破零下10摄氏度。此时,在南门广场一侧,国家一级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女演员李殊正在为手握钢枪巡逻值勤的公安特警队员演唱。第一段唱毕,文工团领队考虑冰天雪地的特殊因素,提醒李殊可以结束了。没想到李殊当即回答:我还没唱完呢!“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歌声荡气回肠,伴着雪花在广场久久飘荡。
12月30日下午,“文化送温暖”演出在乌鲁木齐邮区中心局的分拣车间进行。被演出单位领导邀请坐在前排的全总文工团党委书记张景义看到许多职工站着看演出,他立即起身,请职工往前坐。
“我还没唱完呢”、“请职工往前坐”。这些或许不为人留意的细节,却正在全总文工团成员自然的流露与表达中,涓涓汇聚成寒冬中浓浓的暖流,也由此,成为5年来全总文工团为广大劳动模范、一线职工、困难群体送去温暖的情感底蕴。
“为职工送温暖,全总文工团必须有所作为”
直击
2014年12月27日至30日,全总文工团“文化送温暖”15人小分队远赴新疆,短短4天送上了7场慰问演出:
在“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工文艺晚会”演出现场,他们把《我和我的祖国》、《你胸前的奖章告诉我》等一批精彩节目送给了职工和观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全总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尔肯江·吐拉洪认为,全总文工团为新疆各族职工送来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向全社会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风采。
在为乌鲁木齐公安特警一、二、八支队的队员们演出时,《骏马奔驰保边疆》、《今夜无人入睡》等演唱、滑稽音乐小品《奇特的演奏》等表演既让大家享受了高雅艺术,又在开怀一笑中舒解了长期值守的疲惫。特警一支队支队长杨世勇说,全国总工会心系基层、心系边疆,送节目到警营,既是对维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舞。这份文化大餐为全体队员更好地执行维稳任务注入了强心剂。
水泥地上铺块红毯就是舞台,搬来几排食堂的连体桌椅就是观众席,邮件邮包分拣线就是背景。在乌鲁木齐邮区中心局的分拣车间,当《扫帚舞》现场舞起、晃圈《巅峰时刻》灿烂绽放,职工们沸腾了。坐在第一排、身披“邮件转运员全能工”大红绶带的张伟志激动地说:我工作20多年,第一次在车间、在我们工作的现场,观看这么精彩的演出,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一线劳动者的充分肯定,是全国总工会对我们劳模、技术能手的关心。
背景
全总文工团“文化送温暖”活动始于2009年,伴随着工会送温暖活动的深化应运而生。
从1992年起,全国总工会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不断探索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关怀。
“作为工会的专业文艺团体、职工自己的文工团,为职工送温暖,全总文工团必须有所作为。” 张景义介绍,2009年以来,全总文工团向全国总工会提出建议,将“文化送温暖”纳入送温暖工程。
“要在全社会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通过‘文化送温暖’,丰富工会送温暖工程的内涵,让职工在免费享受高水平艺术产品的过程中,培育核心价值观,树立‘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文化自信!”这一建议随即得到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的认可和支持。“文化送温暖”大幕就此拉开。
“面向困难企业、面向农民工、面向劳动模范、面向重点工程”,通过文艺演出这种载体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送给职工群众,鼓舞职工士气,调动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文化送温暖活动的总体目标。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5年来,全总文工团演职人员的足迹遍布全国21个省区市,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海南、云南、重庆、陕西、甘肃、西藏、新疆,在数十个地市、区县,在工矿企业一线,近万人次演职人员翻山越岭、风雨兼程,通过200余场演出,把话剧、歌舞、相声、小品、器乐、杂技等文艺节目送给了30多万名基层职工。
5年坚持,如今,“文化送温暖”已经成为全总送温暖工程的一大强势品牌。所到之处,深受各级党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好评率100%。
回放
2013年1月30日,随着汽笛拉响,由北京西开往十堰的K279次列车缓缓启动,200余名系着红围巾的湖北籍来京务工人员踏上返乡之路。全总文工团组织流动演出小分队,在列车上把欢歌笑语送到每一节车厢,让回乡的农民工倍感亲切和温暖。
近年来,全总文工团不仅在“三八”、“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期间,主动深入到生产一线和劳模当中,开展“文化送温暖”慰问演出,让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职工和返乡的农民工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而且平时也把“文化送温暖”常态化、制度化。
观察
21个省区市,送来的是温情的问候、洒下的是辛勤的汗水、留下的是欢笑与祝福,带走的是工人师傅们的欣喜与感激;
200多场演出,他们把几千个精彩的节目在连绵不断的掌声中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长卷,抒写着全总文工团230余名演职人员对全国亿万职工的真心祝福。
曾经,送温暖是 “为老百姓的炉膛加一把柴,为困难户的锅里添一勺米”。如今,送温暖的对象已不仅限于下岗困难职工,送温暖的时间已不仅限于两节,送温暖的内容也已不仅限于柴米油盐。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核心价值观不断得以强化。
台上一个个精彩瞬间,是全总文工团演职人员的心血凝聚;台下一张张开心笑脸,感受的是国家级专业文艺团体“戏比天大、德艺双馨”的台风艺德,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对职工最细微的文化需求的充分关注与满足。
5年来,全总文工团正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天职。
“为职工送温暖,就必须送进车间、送到一线”
直击
2014年12月29日。在乌鲁木齐公安特警一支队会议室慰问演出时,张景义向市局、一支队领导提出,想到维稳一线向坚守岗位的特警队员送上节目。当看到支队领导望着窗外的冰雪有些犹豫时,张景义坚定地表态:“为维稳,特警们连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我们的演员不会怕冷!”
在人民广场,文工团领导、演员走进特警队员、武警战士当中,青年演员李金点、郝亮亮献上《赶圩归来啊哩哩》、《我从新疆来》等歌曲;在南门广场,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总文工团艺术顾问赵玉章、“影视歌后”李殊、青年演员董硕又为特警队员表演了节目。
背景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这是全国总工会对职工的承诺,也是全总文工团对 “文化送温暖”活动的要求。突出“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特点,文工团每次送温暖,都力争把舞台搬到一线,把演出面对面送给职工。张景义在接受采访时说,全总文工团是咱们工人自己的文工团,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全国各级工会服务,为全国职工服务。把文艺演出送到基层,送到生产现场,就是要把全国总工会的问候转达给职工,通过演出,让广大职工体会到“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
回放
2009年12月,西山煤电公司井口。鹅毛大雪中,著名歌星苏红、著名笑星博林走到职工当中表演节目,为即将下井的煤矿职工送行。演出结束,苏红了解到食堂师傅们因工作离不开没有看到演出,她专门来到厨房给师傅们演唱歌曲。山西慰问演出结束以后,团员们才了解到,这期间,苏红的老父亲正在重病住院期间,但在苏红的心目中,“大家”比“小家”更重要。
2014年12月,三亚西部供水公司。没有舞台,没有专业音响,演员们就在空地上即兴演出。当 “扫帚姐”张秀芳要在水泥地上演出“软功”时,三亚市人大副主任、市工会主席刘丽玲心疼地说,地上又脏又不平,就别演这个节目了,但张秀芳丝毫没有迟疑地走上了“舞台”,不顾满身泥土认真地表演。金琳琳患急性肠炎,上吐下泻,还发起高烧。但她上场时,带给观众的依然是灿烂的笑容。刚刚走下舞台,她就被送往医院。当演员们谢幕时,刘丽玲主席发自内心地说:“只有工会自己的文工团才会这样面对面、心贴心,真心实意地为职工演出,我被你们感动,为你们骄傲!”
观察
每一次温暖的演出,都意味着一份关爱的持续,每一份灿烂的绽放,都寓意着一份真情的传递。
无论是在生产车间、矿井旁、仓库里,还是在大桥上、球场中、礼堂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是全总文工团的演出场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他们送温暖的平台。在雨中、在风里、在雪花曼舞的井口,请职工上台一起演出、为劳模送上鲜花、与职工合影留念、向职工群众嘘寒问暖,“咱们职工自己的文工团”已经成为一线职工、农民工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真情表达。
“送给职工的,一定要是上档次的精品,接地气的作品”
直击
每次笑星博林带徒弟表演小品,都会把当地的特点和文化以及方言编入小品当中,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给职工带来无穷的欢乐。很多职工认为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明星,就出现在自己面前,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
背景
“文化送温暖”如何体现专业性,让职工真正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演出?如何体现贴近性,让职工感到是在演“身边人、身边事”?又如何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工会工作中心,将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唱响“中国梦·劳动美”的主旋律,传递改革创新的正能量,以耳目一新的节目内容和表演风格赢得职工喜爱?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总文工团专门成立“文化送温暖”活动领导小组,着眼于“高大上”和“接地气”两个维度,通过“自我打造”、“借船出海”等多种形式,刻意打造“导向正确、表演专业、职工喜欢”的“文化送温暖”品牌节目。
回放
倾力打造话剧《格桑花》,使之成为2014年“文化送温暖”主打节目。
《格桑花》立足青藏铁路建设,讲述了建设者们寻梦、追梦、圆梦的故事。为创作出精品,文工团请来一线职工当“高参”,通过丰盈的人物形象,歌颂了青藏铁路建设者们的顽强意志和高尚情操,激发了每位职工投身生产建设的壮志豪情。作为第七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剧目和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全国优秀展演话剧,全国著名劳模窦铁成观看演出后,握着主演王毅的手直夸演得好,“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生动体现。”
晃圈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金琳琳表演的《巅峰时刻》,中国最美和声太阳部落组合,梦之声美声组合,火玫瑰新民乐组合,水月亮组合,钢铁组合,近年来全总文工团打造的一系列节目新品极富艺术感染力,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梦之声组合由全总文工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赵玉章亲自上阵,与两位优秀青年歌手宫栋才、董硕共同演唱世界著名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 3人激情澎湃的同飙高音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观察
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钢铁组合演绎的铿锵嘹亮、激情飞扬,正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用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唯美动感的女子群舞《扇舞中华》、婉转动听的《月亮组歌》,青春曼妙的女孩将现场带入了浪漫的情境中,仿佛置身于皎洁的月色里,倾听着一首首爱的恋歌……这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是一刻如水的舒缓,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
据了解,在全总文工团,每次送温暖演出期间,都会面向当地工会和一线职工两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职工观看演出的感受以及最喜欢哪些节目,以此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也同时成为精品荟萃的保障。
“职工就是我们的亲人,付出一些代价、克服一下困难,值!”
直击
2014年12月28日晚,新疆电视台新年晚会现场,滑稽音乐小品《奇特的演奏》正在演出中。只见演员霍成伟一会儿双脚踩在演员刘驰的头顶,一会儿用头部顶在刘驰头上呈倒立状,而做这些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俩人还在用小提琴和六弦琴演奏着同一首乐曲!
现场观众不知道,此时,头顶着霍成伟的刘驰正在发着高烧,而已63岁的霍成伟,也是一脑门子“官司”:儿子因手术残疾,自己外出多日,老伴一人能否伺候了他?
背景
下基层、进厂矿、到车间,努力打通工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同样意味着,全总文工团的230多名团员,每年的很长时间只能奔波在路上。全总文工团歌舞团团长张丛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仅歌舞团就完成演出88场,其中文化送温暖57场。“这一年,可以说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文化送温暖上了。”
回放
2010年,全总文工团在西藏慰问演出期间,8月26日晚,当大部分演职人员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张丛笑还在设计第二天演出的节目流程,突发不适,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处于半昏迷状态,幸亏同行的杨连海老师找她联系工作时才发现这一情况,在急救人员赶到紧急输氧后,她被送到医院救治。
2014年10月。在云南建工集团工地演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但苏红依然坚持冒雨走上舞台,为身穿雨衣的一线建设者们倾情演唱了精彩歌曲。
观察
在重庆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在大庆寒冷的工作现场,在氧气稀薄的雪域高原……演员们在把欢乐带给职工的同时,却在克服着家庭的困难、挑战着自身的承受极限。
这样做,值得吗?全总文工团党委副书记、副团长辛友谊,副团长赵小也谈到,每当全总文工团走进生产一线,你就会看到职工们渴望的眼神,像过年一样高兴,你都会感到,职工就是我们的亲人,每位演员都会以最佳的状态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职工,为他们付出一些代价、克服一下困难,值!
“有领导的嘱托和职工的期待,‘文化送温暖’必须做大做强”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全总文工团工作的努力方向。
2014年11月19日,全总党组书记李玉赋同志到全总文工团检查指导工作时说:全总文工团是全总的一个重要文化单位,是咱们工人自己的文工团,在为工会服务、为职工服务、为社会服务方面做的都是不错的,在追求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深入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和基层职工手拉手、心连心,这一点是可贵的。全国的职工群众是一支大队伍,我们要给他们送温暖、送文化,只有职工群众给你们打高分,那才是真正的高分。你们为职工服务,全总领导为你们服务。
张景义认为,5年的“文化送温暖”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符合党中央的要求,符合全国总工会的要求,也深受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好评。有领导的嘱托和职工的期待,“文化送温暖”必须继续做大做强。
5年行路,或许能够走出很远,然而,在全总文工团人的眼里,为职工群众服务之路,却刚刚起航。 |